粤语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如题所述

  粤语,一般称它为白话,俗称广东话,英文叫Cantonese(外国人对粤语的称呼),正名该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以广州话为代表。粤语可说是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形成和来源

  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现在的粤语影响力甚广,许多电视剧都加入了不少粤语的幽默情节,如《武林外传》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上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么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因素,也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渐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

  标准粤语

  粤语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在中国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汉书》作“南粤国”)。为区别江浙吴语地区的“越”,故两广今取“粤”为正字,特指南粤两广,因而越剧与粤剧并非指同一事物。另外,“粤”,也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 两广分别称为“两粤”, 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并且海南岛长期属于广东省下属的行政单位,因此也包含在这个“粤”的历史概念内。 到民国时期开始,“粤”才收窄范围特指广东省。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粤”有广义(两广及海南)和狭义(仅指广东省)之分。“粤东”“粤西”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指代范围也截然不同。粤语的起源,定型远在宋代两广初分之前。 因此,在历史文化的概念上看,“粤语”应该理解为广义上的“岭南语”, 而非“广东省语。”

  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北方学者与一些两广及西方学者间存在分歧。一种说法是粤语是融合了古南越语的汉语;另一种则是古南越语融合了汉语成分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前者出于文化和政治上的考虑,将粤语作为单一语言汉语的一种方言;而反对者,从岭南地区的政治立场出发,认为粤语是汉语族语言之一,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两者各有其语言学的依据。

  广州话

  旧称广府话,又被称为省城话、白话,中国官方一般称作广州方言、标准粤语。广州话是粤语的标准音,亦是主要的一种口语形式。一般视广州老城区的西关口音为正宗,但现时西关口音已近乎失落,省内通常以《广州音字典》(1983年)收录的字音为标准。广州话由广州音、粤语词汇、粤语语法构成。广义的广州话主要流行于广东珠三角及广西粤语地区、香港及澳门、海外广东籍移民的华人社区,狭义的广州话指现广州市中心城区使用的粤语,而广州与佛山、中山、梧州、香港、澳门的口音相比则大致相同。以广州话为母语的人部分能书写粤语白话文。受到广州(广东省会)的经济及文化影响,广东珠三角居民都能使用带口音的广州话,粤东、粤北部分地方也有使用粤语的居民。粤语是省内的通行语,不少广东人能操二种以上的母语。

  有人指,用“广州话”指代广州以外的口音(包括港澳粤语)不恰当,所谓的“广州话”亦不合理,因广州话不是广州人发明。现时的广州话是由各地商人在广州经商而发展出来的,因此使用“广东话”方为正确。由于外国人在广州通商时误将省城(今广州)等于广东“Canton”(现时的广交会英文为“Canton Fair”),将广州话及粤语通通译为“Cantonese”,事实上广东与广州不是同一概念,所以应将“Cantonese”译为“广州话”方符合本义。广州话早已是学术名称,而广东话则只是俗称,香港学术界仍称之为广州话。正如将闽南语称为福建话一样,称广州话为广东话是民间口语习惯。但因广东地区又主要有三大方言:粤语、潮汕话、客家话,这三种方言又完全不同,所以将将其称之为广东话确实牵强。而且省城(今广州)称为“Canton”,而且广交会原本就是广州交易会,所以大众还是将“Cantonese”对应“粤语”,“Standard Cantonese”对应“广州话”或者“标准粤语”。

  广州话中除了粤语中所含的词语之外,还吸收不少潮州话及客家话的词语,例如“口渴”读成“口涸”、“喉干”或“口干”。另外广州也是外国人的集中地,有不少外来语,如士多、士多啤梨、摩登等等,与香港相同。广州本地也有一些原创的词语,如黄犬(蚯蚓)、塘尾(蜻蜓)。广东话经常在形容某事情夸张时,喜好用“好”字。如:好大,好高兴,好喜欢....

  香港粤语

  香港粤语(又叫港式粤语或香港话,相对于港式英语),以前香港对当地的粤语口语并没有正式的名称,通常沿用广东民间的叫法:广州话、省城话、白话,而香港官方只称粤语。1970年代之前,当地粤语混合了多种地区的粤语口音,如“妈姐”按顺德音叫成“马姐”,但倾向以广州话为准。于1980年代开始,“广东话”被香港政府作为当地粤语口语的标准称谓,而广州话、省城话、白话等名称则逐渐退出正规场合。以前习惯称粤语做广东话的人主要是外省移民(包括台湾),他们将广府人的粤语称为广东话,同时人们学习香港的广东话时明显带有懒音。

  香港粤语口音标准源自广州话,加入了香港本地文化,慢慢地形成为一套具有香港特色、以口语为主的语言。香港又是英国殖民地,因此出现很多外语词汇,香港人亦习惯中英混合使用。粤语是香港的法定语言之一,政府内部沟通以及发布消息常以广州话与英语为主,广播媒体一般设有粤语频道。虽然港式粤语使用者众多及覆盖面很广,不过港式粤语只当作一种广州话口语变体,即使香港有所谓粤语正音运动,但仍未作为口音标准。

  粤语保留不少已在现代标准汉语消失的古汉语词汇,例如:

  渠:即“他”之意,今又作“佢”,‘渠所谓小令, 盖市井所唱小曲也。’明王骥德《曲律》
  寻日:“昨天”之意,“寻日寻花花不语 (程垓,宋词)”
  几时:“何时”之意,“明月几时有(宋词苏轼《水调歌头》)”
  求祈:-要求]神佛\祈福的口码,多由祖辈留下,不必经过思考,随便说说,应酬过后便算。
  求祈讲,事旦噏,随口噏;不经大脑的说话。
  謦欬:“聊天”之意,现在多用同音字写作“倾偈”
  崖广:原意为“悬崖上的小屋”,引申为“危险”之意,今常用近音字“牙烟”表示
  英语等外来词汇
  广州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很多词汇受到英语影响,如称:球为“波”(Ball),小商店为“士多”(Store),出租车为“的士”(Taxi)...。但这些词在内地却很少见到,以至于慢慢发展到,成为珠江地区特有的词汇,但“的士”一词,已几乎蔓延全国,由过去说“截出租车”到现在流行说“打的”。

  埋单

  点击获得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k0OTU1MzI=.html

  我来解释一下: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差异在所难免,就像“埋单”是结账,结账却不等于“埋单”一样。何时结账、怎么结账,这个问题是买卖中的首要问题。不少地方仍习惯结账了再去消费,只为防范个别消费者的赖账行为。“埋单”则诚信待人,先消费后结账,谁当老赖谁输掉的是人格。都说广东民风淳朴,从多少年盛行的“埋单”可窥一斑。
  广东人每逢相约亲朋好友到茶楼酒家饮茶吃饭,结帐总要“忙乱”一阵子,因为主人家与客人都会客气地争抡抢帐单去付款。广东人一般称结帐作“埋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有些外省人以为,粤语中的“埋单”是因为作东主的不愿客人抡去帐单,所以故意先奖帐单埋藏起来。也有人认为“埋单”其实就是“买单”的变调,每当用餐后结帐时,侍应会递递上帐单给顾客,客人就要付款,就如买下了帐单一样,所以就叫“买单”。其实这完全属误会,也因为外省人不了解粤语中“埋”字的多重意思。在普通话中,“埋”字一般只有掩盖、隐藏的意思,但它在广州话中,还有整合、结算之意,例如商店到了晚上收铺前结算整天的生意额,就叫作“埋数”;工程或商务即将完工则叫作“埋尾”;到酒楼饮茶吃饭后结帐,就会叫侍应“埋单”或“睇数”,简单而言就是终结计算各项费用而列出清单的意思。旧时饮茶根本就没有帐单,是把服务员叫来,服务员点数用过的盛具,按碟“埋数”、“睇数”,即时心算好,大声报向收款台,“开嚟揦住”(五个手指,代表五毛钱),“开嚟礼拜四”(七毛四分),顾客自行走到收款台结算。
  此外,粤语中“埋”字还有靠近之意,如火车行驶入站内会叫做“埋站”;也有闭合之意,如伤口“埋口”(伤口痊愈);也有进入之意,如“埋位”(入席就坐)、“倾唔埋栏”(无法进入话题、话不投机);也有聚集、组合的意思,如“埋堆”(交朋结党)。

  “埋”在广府话中的精妙之处,是它除了是动词外,亦可作辅助动词,如“行埋嚟”(走过来)、“推埋去”(往里面推进去)、坐埋啲(坐近一点)、侵埋佢玩(让他也一起来玩)、连佢都闹埋(连他也一起骂)。
  另外,“埋”也可成为连接词,如“我同埋你”(我和你);也可作介词用,如“缩埋角落头”(瑟缩一角)、“黐埋一齐”(黏在一起)、匿埋门后边(躲在门后)。正因为“埋”字在广府话中有如孙悟空般百变术之本本领,所以外省人第一时间也未必能够掌握运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你呢啲北方胡人又喺度乱噏24!中文粤语唔系普通话!中文粤语嘅口头话叫广东话、白话,系南方民族岭南地区啲本土嘅语言!唔系你哋外省北方中原人带过嚟嘅语言!你哋啲外省北方胡人根本就冇自己嘅文字,都系南方民族啲广东人教嘅!喺春秋战国朝代之前就有人用㗎喇,俾人用咗有几千年!咁呢个外省北方民族嘅北方方言普通话系喺清朝嗰阵时先至有嘅,系清朝嗰阵时先至俾人用,俾人用嘅时间得过3百几年!普通话有好多字都系喺中文粤语嗰度改过嚟㗎,特登调返转中文粤语嘅嘢,普通话嘅嘢就相当於系盗版㗎,中文粤语先至系正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