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怀念我的父亲曹禺答案

如题所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帮助“外界”揭开蒙在曹禺及《雷雨》上的神秘面纱。
B.曹禺愤怒一些“魔鬼”,同情一些“不幸者”,这些情绪推动他要发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C.《雷雨·序》道出《雷雨》创作的关键,那就是曹禺天才般地感受到创作的精髓和创作的规律。
D.在戏剧的结构和人物塑造上,他较之他的前辈和同代剧作家都要高明得高。
E.繁漪这个形象深厚丰满,性格特异,故作者说“像繁漪这样的典型,应当是属于曹禺的”。
作者创作《雷雨》前的生活基础有哪些?(5分)

2.作者创作《雷雨》前的生活基础有哪些?(5分)

3.曹禺创作文学名著《雷雨》历经大约5年“痛苦折磨”,一经发表,震惊国人。请用摘要原文、编写要点提纲的方式列出曹禺这段时间的情感历程。(6分)

4.曹禺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此什么”,这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而另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是创作前有明显的目的性,思想主题鲜明,如《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你更喜欢哪种创作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C、E(C这并非关键,是创作真相。E虚设因果)
2.①自己的生活。包括看戏,演戏,改编戏,导演戏等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以及他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和创作经验。(3分)②思考他人的生活。包括观察、思考周围其他人的生活。(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他思考的人物和世态)(2分)
3.①19岁前,演话剧,改编戏,导演戏,无法排遣内心的“干亢燠闷”。②大约19岁,突萌“我要写戏”的念头,引发情感喷流。③19岁—23岁,愤怒,同情,痛心,惨痛,促成曹禺创作高峰的出现。(6分)
4.①喜欢第一种。理由:这种创作方式往往自然天成,不饰雕琢,随感情而作,不讲究为了什么,目的是书写胸中之块垒,这种创作方式一般适用于激情澎湃的作家。如郭沫若创作的《女神》等。这样的作品表面看,创作前无目的,而实际创作的作品也往往有强烈的主题倾向性。
②喜欢第二种,理由: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有很多作家在创作前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感与主题意识,希望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或揭露现实,通过一定的主题倾向性来干预生活。(8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8
1234567888889088888888886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