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借物抒情,表达对某人的思念之情的作文 600字

如题所述

思念.家
家,家是什么?家就是离你心灵最近的地方;家就是你心头萦绕的那份永远的牵挂;家就是当你遇到暴风雨时避风的港湾。
曾经,家以一种氤氲的姿势站在我的记忆里。甚至可以说对于家,我从未有过一个完整、正确的定义。只知道,放学以后该回的地方就是家,吃饭时该去的地方就是家,困倦时,可以让你休息的地方就是家。
或许,我给了“家”一个太广泛的定义,以至于在即将离家读高中时,我对我的那个呆了整整15年的叫家的地方竟没有一丝的留恋。取而代之的是对即将住校生活的向往。家?处处无家处处家喽!
进入学校,生活完全偏离了想象的轨道。第一天就觉得我期待的这种生活太累、太累,甚至说吃下食堂里的饭对我来说都成了一件极为辛苦的事。这才知道,家,一个那么温馨的地方。
曾经,我认为我是个坚强,适应能力很强的人,可我错了。人只有在单独面对自己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我不坚强,真的,一点都不。当现实和想象有着遥远的距离的时候,我可以做的竟只剩下回忆。回忆奶奶的唠叨、爷爷的教诲,回忆叔叔送我上车后离去的背影,回忆弟弟身上香香的,痱子粉的味道。然后,以一种氤氲的姿势,站在风里,等待泪水的洗礼。最终,将回忆裁剪成最奢侈的烟火。
第一次打电话回家,听到奶奶那熟悉,仿佛就在耳边却又遥不可及的声音,我竟难过地、难过地哭了,电话那头,奶奶安慰的声音响彻耳边,电话这头的我早已泪流满面。急急忙忙挂掉电话。泪,像被冲垮的防洪堤里的水,止也止不住。于是,又想起离家时我认为不会留恋的人和事。记得顾湘在《西天》里说:“那些我们认为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恋恋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是的,甚至说那些我们认为会忘记的事,也会在我们拼命遗忘的过程中,被我们深深印入脑海。真的,不管你到了哪里,家,都将是你永远的想念。
现在,我喜欢站在我们学校里最高的地方,举目向东看,一直向东,一直向东,我想看看家乡的向日葵开了没有。睡不着的时候,就出门看校园里黑色模糊的轮廓,偶尔散落在某个房间里昏黄的灯火。天亮的时候会抬头望天,想着那些移动的云朵会不会拼凑出一张记忆深处的面容,一瞬间可以让我丧失所有的语言,仓皇的、伤感的,田野里,有飞鸟扑闪着翅膀飞上高高的苍穹。
在他乡的土地上,我悄悄地在心里播下一颗叫“家”的种子,用我悠长的思念浇灌一个温馨的梦——将思念驻在心里,感受樱花伤逝和声声的家的呼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1
在古诗词中,我们通常把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称之为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就能看到许多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枯藤、老树、乌鸦”,有“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诗人将这些意象巧妙地罗列在一起,好像画出了一幅秋风萧瑟、景色苍凉的秋景图,当我们读完作品,如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孤寂悲凉的氛围。诗人也将一个飘泊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生动的刻画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凄苦。当然,除了表达悲伤、凄凉的感情之外,各色的意象所表达的感情也不尽相同。

与植物相关的意象:

【杨柳】“柳”与“留”谐音,它经常会出现在送别诗中,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便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梧桐】在古诗词中,梧桐向来是凄凉、凄苦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描写了细雨打在梧桐树上,淅淅沥沥的雨声,徒增更多的忧愁。

【芭蕉】芭蕉叶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主要也是来表达是人的愁绪,如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中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诗人通过描写雨打芭蕉、雨声淅沥,引起了她思念故国的愁绪。

【花中四君子】我们常常把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们独有的特征,深受大家喜爱。古人对它们也青睐有加,经常放在作品之中,来表明自己品格、志向。

1.梅,梅花在寒冷的冬季开放,不畏严寒,迎霜傲雪,有着坚韧、不屈不挠的品质。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一首《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前两句小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盛开,后两句写了梅花清幽的暗香。诗人以梅花自喻,自己也要像梅花那样坚韧、高洁。

2.兰,兰花香气清幽淡雅,生长在幽静之处,常被人们看作是君子、典雅的象征。如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3.竹,竹子刚直不折、被视为是坚毅、不屈不挠的正直人士的象征。如郑燮非常经典的咏竹诗《竹石》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出了竹子生长的恶劣环境,更写出了它刚毅、晚清的品质。

4.菊,有的人认为它在秋季盛开,品格坚毅;唐代元稹曾写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称赞了菊花不畏风霜的坚贞品格。也有人认为菊花有着淡泊名利的“隐士”之风。东晋陶渊明留下许多与菊花相关的作品,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这种悠闲自得的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

【红豆】红豆多在古诗文中表达爱情或相思之情,例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红豆抒情,表达深深的相思之情。

与景物相关的意象:

【月】大多表达思乡,思念亲人、友人的感情,例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借明月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情谊。

【夕阳】夕阳一是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多数也有着感叹年华老去的感悟与惆怅。例如上文提到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写出了他对时光流失的感慨与伤感。

【长亭】长亭是古时设在城外路旁的亭子,多作行人歇脚用,也是送行话别的地方。因此古诗文中的长亭多意味着送别、离别。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便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凄凉萧瑟的氛围,写出了诗人离开京都时的离愁别绪。

【流水】古人多将忧愁比作流水,绵绵不绝。例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满怀愁绪化作流水,用满江春水来比喻自己的亡国之愁无穷无尽。

例如下面的例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问: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本诗开头两句借助雨、叶、雁等意象,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古诗词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或是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托物言志;或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离别之情;或是表达了诗人与爱人、友人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可以一一地去品味。
第2个回答  2016-01-04
数据不全无法解答
第3个回答  2011-09-25
LJHH SKDHCKS FHH KJCKS,DS GKHF WS"SDGJFIS"H K A vsJKSHKX KJZSCHK
OK?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