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二必修3

首先先解释一下宋明理学的概念: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派别:
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高二必修三教材中主要讲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他们形成的背景是三教合一。

我就按必修3的内容来说了。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程朱理学即二程兄弟(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性质)。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面的“理”即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方法论是“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字守仁,也称王守仁)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其方法论。
而性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这些必修3教材上并未做过多解释。

宋明理学这一章主要把握这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 以及它的影响跟评价。
我在这补充一下影响以及评价:
影响: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
评价:
消极方面:以三常五纲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积极方面: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还有不理解的可以追问。。不过我也是高二学生 今天要回学校了。追问后我下周来可以再替你解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2
朱熹 “以本体言之,则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太极生阴阳、理生气”。
1、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的根据(客观唯心主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2、认为天理就是作为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个人修养以敬畏天理为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3、把握“理”的方法是 “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