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是谁

谁能告诉我有关袁术的介绍,袁术和袁绍是什么关系?

兄弟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嫡弟。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但最终孙坚被黄祖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

“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袁术出身豪门,家世显赫。可以说,古往今来,像袁家这样的望族简直是凤毛麟角。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李寻欢,人称“一门七进士,两朝三探花”,清代海宁查家也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清末常熟翁氏号称“状元门第,帝师世家”,不难想见,像这样的家世,说起来是何等的气派和荣耀,但跟袁家比起来,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提到老袁家,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四世三公”,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袁术的高祖父袁安是东汉的司徒,袁安的第二个儿子袁敞做过司空,袁安的大儿子袁京虽然只做到蜀郡太守,但袁京的儿子,也就是袁安的孙子袁汤却官至太尉,并且袁汤的第三子袁逢、第四子袁隗也都位至三公,所以人们说袁家是“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意思就是自袁安这一辈下来,连续四代人都位至三公,这就是四世三公之说的由来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术和袁绍两弟兄才会暗生不臣之心。群雄割据时期,他们兄弟二人一南一北,成为各路诸侯之中实力之最强者。以他们二人的实力及家族的名望,照道理莫说是复兴汉室,就算是兄弟联手、另起炉灶,统一华夏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最后却都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

袁术早期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仗着家族的背景和当时在朝中担任司空的父亲袁逢,袁术年轻时便举孝廉为郎,史书上说他“历职内外”,在很多职位上有过历练,后来又担任过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职务。董卓专权时期,为了拉拢袁术,还特意任命他为后将军。袁术的头脑这时倒是十分清醒,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便和兄弟袁绍一样,借机逃出洛阳并迅速组织各大割据势力联合讨董。这时的袁术应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他最为成功的一招就是将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拉到了自己身边。

孙坚人称“江东猛虎”,忠勇善战,其军事才能在讨董诸侯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连董卓也要惧他三分。孙坚自长沙起兵之后,一路北上,还没跟董卓交战,就先后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不但帮助袁术稳稳当当地占据了荆州最靠北的南阳郡,而且几乎将身后整个荆州都划入势力范围。根据《后汉书》记载,南阳有三十七城,五十万户,总计超过二百四十万的人口,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十分发达,是东汉第一大郡,南阳郡旁边的汝南也有三十七城,拥有四十万户,二百一十万人口,是规模仅次于南阳的第二大郡。袁术自己占据着南阳,而汝南恰恰又是袁氏一族的乡里所在,毫无疑义地成为袁术强有力的后盾。

就在孙坚北上后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上表天子,让袁术名正言顺地以后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而袁术也趁机上表,让孙坚做豫州刺史。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家世显赫的袁术逢此乱世,可谓得天时;喜获孙坚为前驱,可谓有人和;兼跨荆、豫二州,可谓得地利,此时的袁术,已经大有天下谁与争锋之势了。正因如此,在其他诸侯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孙坚却能在袁术的支持之下,逼走董卓,一路杀进洛阳。

但这还不是袁术最为辉煌的时刻,因为很快,袁术势力集团与袁绍势力集团间的较量就开始了。袁绍对董卓是恨之入骨的,也不准备承认由董卓册立的汉献帝,于是准备另外立一个皇帝,但袁术随着自己地盘的扩大,狼子野心逐渐暴露出来,开始做起了皇帝梦,于是找了个借口拒绝与袁绍合作,哥俩的关系原本就一般,这样一来,渐渐就有些势如水火了。

前面已经提到过,袁术坚持让孙坚做了豫州刺史,但袁绍对这个任命却不承认,而且还另外任命了一个叫周喁的人来做豫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冲突是避免不了的,论打仗,周喁当然不是孙坚的对手,屡战屡败,被打得灰头土脸地跑了。不过袁术的的胃口并不仅仅就是眼前的这块地盘,就在孙坚跟周喁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又把势力范围扩充到了扬州一带,周喁的哥哥--九江太守周昴,就被袁术敲打了一通,那位周喁打不过孙坚,于是便跑过来帮哥哥跟袁术打仗,结果又是大败而回。袁氏兄弟间的这一番较量,袁术大获全胜。

但袁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针对袁术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行动,使得袁术成为众矢之的,加上袁术自身的种种缺陷,一些潜在的危机开始出现。袁术先后占领了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俨然成为南方霸主。这时的他开始沾沾自喜,不但忘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还摆出了一副群雄领袖的臭架子,到处煽风点火,制造出各种事端,弄了个损人不利己,不但和堂兄袁绍反目成仇,又同近邻刘表翻了脸。树敌过多过快,是袁术的一大败笔。

经典名言
1 绍复与术书曰:“前与韩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今西名有幼君,无血�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违天不祥,原详思之。”
术答曰:“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乱尚未厌,复欲兴之。乃云今主‘无血�之属’,岂不诬乎!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太傅公仁慈恻隐,虽知贼卓必为祸害,以信徇义,不忍去也。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幸蒙远近来相赴助,不因此时上讨国贼,下刷家耻,而图於此,非所闻也。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2 术与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书与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有为之时也。与足下旧交,岂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

3 术会群下谓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於诸君意如何?”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三国、东汉、诸侯、十八路诸侯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三国专家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12
袁术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嫡弟。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但最终孙坚被黄祖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

“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袁术出身豪门,家世显赫。可以说,古往今来,像袁家这样的望族简直是凤毛麟角。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李寻欢,人称“一门七进士,两朝三探花”,清代海宁查家也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清末常熟翁氏号称“状元门第,帝师世家”,不难想见,像这样的家世,说起来是何等的气派和荣耀,但跟袁家比起来,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提到老袁家,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四世三公”,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袁术的高祖父袁安是东汉的司徒,袁安的第二个儿子袁敞做过司空,袁安的大儿子袁京虽然只做到蜀郡太守,但袁京的儿子,也就是袁安的孙子袁汤却官至太尉,并且袁汤的第三子袁逢、第四子袁隗也都位至三公,所以人们说袁家是“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意思就是自袁安这一辈下来,连续四代人都位至三公,这就是四世三公之说的由来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术和袁绍两弟兄才会暗生不臣之心。群雄割据时期,他们兄弟二人一南一北,成为各路诸侯之中实力之最强者。以他们二人的实力及家族的名望,照道理莫说是复兴汉室,就算是兄弟联手、另起炉灶,统一华夏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最后却都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

袁术早期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仗着家族的背景和当时在朝中担任司空的父亲袁逢,袁术年轻时便举孝廉为郎,史书上说他“历职内外”,在很多职位上有过历练,后来又担任过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职务。董卓专权时期,为了拉拢袁术,还特意任命他为后将军。袁术的头脑这时倒是十分清醒,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便和兄弟袁绍一样,借机逃出洛阳并迅速组织各大割据势力联合讨董。这时的袁术应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他最为成功的一招就是将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拉到了自己身边。

孙坚人称“江东猛虎”,忠勇善战,其军事才能在讨董诸侯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连董卓也要惧他三分。孙坚自长沙起兵之后,一路北上,还没跟董卓交战,就先后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不但帮助袁术稳稳当当地占据了荆州最靠北的南阳郡,而且几乎将身后整个荆州都划入势力范围。根据《后汉书》记载,南阳有三十七城,五十万户,总计超过二百四十万的人口,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十分发达,是东汉第一大郡,南阳郡旁边的汝南也有三十七城,拥有四十万户,二百一十万人口,是规模仅次于南阳的第二大郡。袁术自己占据着南阳,而汝南恰恰又是袁氏一族的乡里所在,毫无疑义地成为袁术强有力的后盾。

就在孙坚北上后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上表天子,让袁术名正言顺地以后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而袁术也趁机上表,让孙坚做豫州刺史。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家世显赫的袁术逢此乱世,可谓得天时;喜获孙坚为前驱,可谓有人和;兼跨荆、豫二州,可谓得地利,此时的袁术,已经大有天下谁与争锋之势了。正因如此,在其他诸侯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孙坚却能在袁术的支持之下,逼走董卓,一路杀进洛阳。

但这还不是袁术最为辉煌的时刻,因为很快,袁术势力集团与袁绍势力集团间的较量就开始了。袁绍对董卓是恨之入骨的,也不准备承认由董卓册立的汉献帝,于是准备另外立一个皇帝,但袁术随着自己地盘的扩大,狼子野心逐渐暴露出来,开始做起了皇帝梦,于是找了个借口拒绝与袁绍合作,哥俩的关系原本就一般,这样一来,渐渐就有些势如水火了。

前面已经提到过,袁术坚持让孙坚做了豫州刺史,但袁绍对这个任命却不承认,而且还另外任命了一个叫周喁的人来做豫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冲突是避免不了的,论打仗,周喁当然不是孙坚的对手,屡战屡败,被打得灰头土脸地跑了。不过袁术的的胃口并不仅仅就是眼前的这块地盘,就在孙坚跟周喁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又把势力范围扩充到了扬州一带,周喁的哥哥--九江太守周昴,就被袁术敲打了一通,那位周喁打不过孙坚,于是便跑过来帮哥哥跟袁术打仗,结果又是大败而回。袁氏兄弟间的这一番较量,袁术大获全胜。

但袁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针对袁术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行动,使得袁术成为众矢之的,加上袁术自身的种种缺陷,一些潜在的危机开始出现。袁术先后占领了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俨然成为南方霸主。这时的他开始沾沾自喜,不但忘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还摆出了一副群雄领袖的臭架子,到处煽风点火,制造出各种事端,弄了个损人不利己,不但和堂兄袁绍反目成仇,又同近邻刘表翻了脸。树敌过多过快,是袁术的一大败笔。

经典名言
1 绍复与术书曰:“前与韩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今西名有幼君,无血�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违天不祥,原详思之。”
术答曰:“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乱尚未厌,复欲兴之。乃云今主‘无血�之属’,岂不诬乎!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太傅公仁慈恻隐,虽知贼卓必为祸害,以信徇义,不忍去也。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幸蒙远近来相赴助,不因此时上讨国贼,下刷家耻,而图於此,非所闻也。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2 术与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书与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有为之时也。与足下旧交,岂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

3 术会群下谓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於诸君意如何?”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

参考资料:

第2个回答  2007-08-14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嫡弟。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但最终孙坚被黄祖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

“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袁术出身豪门,家世显赫。可以说,古往今来,像袁家这样的望族简直是凤毛麟角。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李寻欢,人称“一门七进士,两朝三探花”,清代海宁查家也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清末常熟翁氏号称“状元门第,帝师世家”,不难想见,像这样的家世,说起来是何等的气派和荣耀,但跟袁家比起来,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提到老袁家,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四世三公”,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袁术的高祖父袁安是东汉的司徒,袁安的第二个儿子袁敞做过司空,袁安的大儿子袁京虽然只做到蜀郡太守,但袁京的儿子,也就是袁安的孙子袁汤却官至太尉,并且袁汤的第三子袁逢、第四子袁隗也都位至三公,所以人们说袁家是“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意思就是自袁安这一辈下来,连续四代人都位至三公,这就是四世三公之说的由来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术和袁绍两弟兄才会暗生不臣之心。群雄割据时期,他们兄弟二人一南一北,成为各路诸侯之中实力之最强者。以他们二人的实力及家族的名望,照道理莫说是复兴汉室,就算是兄弟联手、另起炉灶,统一华夏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最后却都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

袁术早期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仗着家族的背景和当时在朝中担任司空的父亲袁逢,袁术年轻时便举孝廉为郎,史书上说他“历职内外”,在很多职位上有过历练,后来又担任过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职务。董卓专权时期,为了拉拢袁术,还特意任命他为后将军。袁术的头脑这时倒是十分清醒,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便和兄弟袁绍一样,借机逃出洛阳并迅速组织各大割据势力联合讨董。这时的袁术应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他最为成功的一招就是将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拉到了自己身边。

孙坚人称“江东猛虎”,忠勇善战,其军事才能在讨董诸侯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连董卓也要惧他三分。孙坚自长沙起兵之后,一路北上,还没跟董卓交战,就先后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不但帮助袁术稳稳当当地占据了荆州最靠北的南阳郡,而且几乎将身后整个荆州都划入势力范围。根据《后汉书》记载,南阳有三十七城,五十万户,总计超过二百四十万的人口,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十分发达,是东汉第一大郡,南阳郡旁边的汝南也有三十七城,拥有四十万户,二百一十万人口,是规模仅次于南阳的第二大郡。袁术自己占据着南阳,而汝南恰恰又是袁氏一族的乡里所在,毫无疑义地成为袁术强有力的后盾。

就在孙坚北上后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上表天子,让袁术名正言顺地以后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而袁术也趁机上表,让孙坚做豫州刺史。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家世显赫的袁术逢此乱世,可谓得天时;喜获孙坚为前驱,可谓有人和;兼跨荆、豫二州,可谓得地利,此时的袁术,已经大有天下谁与争锋之势了。正因如此,在其他诸侯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孙坚却能在袁术的支持之下,逼走董卓,一路杀进洛阳。

但这还不是袁术最为辉煌的时刻,因为很快,袁术势力集团与袁绍势力集团间的较量就开始了。袁绍对董卓是恨之入骨的,也不准备承认由董卓册立的汉献帝,于是准备另外立一个皇帝,但袁术随着自己地盘的扩大,狼子野心逐渐暴露出来,开始做起了皇帝梦,于是找了个借口拒绝与袁绍合作,哥俩的关系原本就一般,这样一来,渐渐就有些势如水火了。

前面已经提到过,袁术坚持让孙坚做了豫州刺史,但袁绍对这个任命却不承认,而且还另外任命了一个叫周喁的人来做豫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冲突是避免不了的,论打仗,周喁当然不是孙坚的对手,屡战屡败,被打得灰头土脸地跑了。不过袁术的的胃口并不仅仅就是眼前的这块地盘,就在孙坚跟周喁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又把势力范围扩充到了扬州一带,周喁的哥哥--九江太守周昴,就被袁术敲打了一通,那位周喁打不过孙坚,于是便跑过来帮哥哥跟袁术打仗,结果又是大败而回。袁氏兄弟间的这一番较量,袁术大获全胜。

但袁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针对袁术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行动,使得袁术成为众矢之的,加上袁术自身的种种缺陷,一些潜在的危机开始出现。袁术先后占领了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俨然成为南方霸主。这时的他开始沾沾自喜,不但忘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还摆出了一副群雄领袖的臭架子,到处煽风点火,制造出各种事端,弄了个损人不利己,不但和堂兄袁绍反目成仇,又同近邻刘表翻了脸。树敌过多过快,是袁术的一大败笔。
第3个回答  2007-08-12
袁术和袁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袁绍年长,袁术为嫡出,袁绍为庶出
第4个回答  2007-08-12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嫡弟。袁术和袁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袁绍年长,袁术为嫡出,袁绍为庶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