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得势之后,为什么就会变得十分猖狂?

如题所述

在我们看见的小说或者电视剧作品当中,经常能够看见这样一种情节,那便是经过层层的抽丝剥茧,最终发现电视剧当中出现的大反派,原本并不是那么的坏。在经历过无数的苦难与折磨之后,这才将他逼成了电视剧中反派的样子。

当然,这可不是虚构出来的桥段,在现实生活当中,其实多多少少都在发生这样一些事情。在现代社会以前的中国近代社会,这种现象甚至还被鲁迅先生提及。

得势便猖狂的行为,曾经受到过鲁迅先生的辛辣讽刺。正如开头的那一句鲁迅先生的名言所说,原本受到欺负的人在翻身,做了主人以后,便会想方设法加倍的将失去的东西夺回来。鲁迅已经深刻的认识了这样一种现象,而且还用一种讽刺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可是对于我们来说,知道或者发现一种现象并不是什么难事,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这样一种现象,又该怎样解释这样一种现象呢?

实际上,关于得势便猖狂现象的解释,主要是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普遍心理有关。

一、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谈及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想必大家都已经在史书课本当中有所了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电影电视剧等新媒体当中,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着十分逼真的描写。

自从1840年,以后满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微。在满清王朝刚刚入关之时,对于中国的老百姓,可谓是无恶不作。剃发易服,圈占土地,供养八旗子弟等都是从清初便确定下来的满清国策。

当时的满清王朝,维护统治主要依靠满族人。虽然现在的电视剧当中,对于清王朝的统治,刻画的并不十分详细,但是只要稍微留心史书的人,就一定会发现,在清朝的官吏当中,有许多人的名字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异族意味。

实际上,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满清设置下了这样一个规矩,那便是在所有的朝廷官员当中,有一名汉人官员,那就必定会有一名满人官员。一来能够相互掣肘,不让官员的权力过于膨胀,以至于一手遮;二来便是通过这一政策,对汉族官僚实施监督与控制。

在满清王朝逐渐走向衰微之后,中国这块辽阔的大地,又遭受到了列强的侵略。对于这些有着坚船利炮,而且还是远道而来的西方人,满清统治者在意识到武力无法抗拒之后,便对他们一味的奉承讨好。只要是这些人想做的事情,满清官员便会极力满足。乃至于牺牲平民百姓的利益,丝毫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中,就算是牺牲乡绅富户,乃至一些小官僚地主的利益,他们也在所不惜。

除了这些矛盾以外,官吏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也极为突出。无权无势的百姓经常容易受到官吏们的欺压。百姓们通常无法通过正常的司法渠道,获得正义的伸张。在这种情况下,平民百姓一旦能够翻身作为主人,自然不会放过之前欺压过自己的人。

因此,正是由于清王朝统治之下对于平民百姓极不友好,于是这边也造成了这样一种得势便猖狂的现象。鲁迅先生生活在中国近代社会,他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实在是再稀疏平常不过了。

人们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之下,已经压抑了太久。数百年来缺乏一个有效的发泄渠道,而一旦这样的一个渠道出现,人们便会奋力将其抓住。猖狂其实只是数百年来血性压抑的一种表现而已,虽然与人性有关,但却也不全是人性。

虽然我们可以站在道德最高点上对这些得势便猖狂的人进行指责,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现代社会的人,没有经历过近代时期平民百姓所经历过的苦难,难以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着想。所以,这样的批评虽然符合道德,但是却未必能够代表民意。

那么,更深一层次来看待人们得势便猖狂这一举动,又能发现什么呢?

事实上,人们会有这样一种举动,也跟心理学上的报复心理有关。

二、还有便是人们的报复心理

在心理学中,对于报复心理有着极为严苛的定义,不过由于我们并不对报复心理进行学术探讨,因此这样一定义我们无需再此提出,只需要知道,报复与感恩在本质上联系在一起,

只不过报复是出于个人利益的损害,而感恩则是属于个人利益的增加。

1.普遍性

心理学中认为,报复心理具有一种普遍性,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报复心理。无论人的身份地位如何,没有报复心理的人,几乎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当然,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提出疑问,我们的大圣人孔子,西方的大圣人耶稣就没有报复心理。其实这样说并不完全对,孔子从来都没有说过他没有报复心理,只是他对自己要求极高,因此,他很少将这样一种不好的情绪发泄或者表达出来

其实,孔子对于报复曾经有过明确的说法,那便《论语》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而西方的耶稣,在《圣经》当中,关于复仇的内容,也是有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便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说,复仇心理具有一种普遍性,因此对于奴才得势猖狂的行为,也就变得不是那么难以理喻。

2.债务性

在心理学上,还认为报复具有一种债务性。简单来说,就是谁帮助了你,谁曾经伤害过你,大家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详细的记着这些事情。

对于伤害过我们的人,一旦我们翻身做的主人,有了权势,就一定要将伤害加倍的偿还给那些人。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曾经感受过的伤害,这样我们的心里才会获得一丝宽慰。

而对于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在获得权势之后,也会相应的去帮助他们,不论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帮助一定不会缺少的。

因为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需要他那样的民族脊梁,奋笔直书,将一切的不公道的事情都公之于众,让世人来进行评判。鲁迅先生对于当时国人的性格,是一种否定态度。不过,进入新中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能够比较妥善的处理这样一种矛盾。

3.针对性

在心理学上,还认为报复具有针对性。针对性十分容易理解,也就是说谁伤害了你,那你便会去伤害谁。

从这一点上来看,报复心理也并没有鲁迅先生所说的那么坏。所谓的报复可不光是只有以前做奴才时被人欺负,当了主人以后反过来欺负以前的主人。其次,报复还包括通过司法手段来伸张自己的正义,让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得到法律的惩罚,这也是一种报复。

而报复具有针对性,他并不是随机的来报复给另外一个人。这也就能够保证个人恩怨以外其他人的安全。

总的来说,报复心理的这三点特性,能够比较深层次的解释鲁迅先生所观察到的“奴才得势便猖狂”的这一现象。

小结

宗山所述,得势便猖狂并不是简单的对错所能够进行评论的。必须将它放置在一个特殊的语境之下,才能对做出事情的人进行相应的评论。得势便猖狂,虽然是一种恶性循环,但其实也有好的一面,那便是能够对后来者有着威慑作用,谁又能保证自己以及子孙后代将永远拥有权势呢?保留一定的谦卑之心,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