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的材料

RT 我要写一篇800字论文,需要写作材料.

北京故宫全景鸟瞰 一、对待历史遗产要有感激、崇敬、平等和媲美之心 1.之心。现在人们似乎有一个概念,认为遗产都是过去的,和现代是割裂的。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无意识地在享用历史遗产。譬如,南京夏天绿荫给人的庇护和舒心,就是民国的遗产——梧桐树使然;又如南京的城市道路,有许多是历史形成的,如现在的中华路是南唐的遗存和发展,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东路等是民国的产物,它们都很便捷、优美和舒适。我们在使用着,也在分享着,所以说,对待遗产要有感激之心。 2.敬之心。历史文化遗产是经过时间的洗练留存下来的精华,具有很高的价值,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和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与智慧。由此,我们在面对它的时候,自然要有崇敬之心。有了崇敬,便会去努力了解和主动认识,并学习那种能够贯穿古今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智慧。 3.等之心。现在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之所以会有矛盾,或者觉得解决起来比较复杂,实质上是只持有一个标准的问题。比如说,传统民居和街区与现代住区本身是有差异的,如果我们硬要按现代停车的标准、建筑间距等规范来改造传统民居和街区的话,必然矛盾重重。如果在一个大城市里,允许有喜欢慢节奏生活方式的人群存在,为何一定要有一个模式呢?就生活方式而言,古人甚至几十年前的人,是在一个过程中享受的,比如说天气热的话,他们会扇扇子,提井水冲凉;而现代人没有这个过程,手一按结果就来了,开空调降温。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既可以选择在过程中享受,也可以选择在结果里享受。如果有这个平等之心,在对古建筑改造利用的时候,就不会刻意进行过于现代化的改良,也不会有落后和先进的隔离感而导致这种克服那种的问题。 4.美之心。也就是在我们今天进行建设和设计时,能够将历史遗产作为参照和被比对象,激励我们全社会在进行建造和建设时做出精品。历史遗产中的建筑,之所以成为遗产,是因为它往往凝聚了一代从将作到工匠的才华和辛劳,是当成毕生的作品投入的,所以会流芳百世。如果现代人能以这样的态度和追求与之媲美的话,而不是和它的外形比美,就会产生如在北京中轴线上的优秀作品,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奥运会场馆等,这其中有创造、有差异,但并没有突出的矛盾。 有了这四“心”,在解决历史遗产和现代生活的关系时,就会有多元的态度和方法。如对待我们正享用的遗产,主要是如何锦上添花,同步发展;而对待如故宫这样凝聚精华的建筑瑰宝,我们在崇敬之余,就需要严格的保护;相对于和人民生活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历史建筑与地段,要突出人文关怀,加强保护、管理、建设的引导;此外,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创造新生活和创造美好城市、建筑的积极动因。 甘熙宅地 二、历史遗产对现代生活有智慧启示和警醒作用 很多历史遗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很疏离的,因为他们尚不了解这些遗产的内在价值。事实上,古人的许多做法,以及他们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人是相通的。这其间,有启发,也有警钟长鸣。 我曾经指导学生研究明清城市会馆建筑,这种建筑类型现在已不适用,多数也已不存。但是从会馆建筑在城市中的出现、变迁、发展的现象和轨迹来看,实际上代表着城市外来人或边缘人群逐渐城市化的过程。这个建筑现象下所蕴含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古今是相通的。就是一些特殊建筑从边缘向中心迁移、外来人地位逐渐提高、融入和成为城市的一部分的过程。我注意到一个杭州籍开的饭馆,开始是在南京城市的边缘地带,慢慢地实力变强、对南京的贡献大了以后,就向中心发展了,现在开在新街口。 生活就是这样,古今人们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和思维方式上是一样的,我们有了研究的提前量,就会更好地用于当今的城市建设,这只是个案例。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有些精神是延续了下来,有些甚至失传了。比如说古代山水城市的理念,和现代花园城市理念就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说,历史文化遗产并不是一个空壳子,它包含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态度、理念等。天坛是古代的一种重要建筑,代表了当时人们对天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现在我们不会再做天坛的翻版,但如何认知我们现在的宇宙和表达这样的认知,应该是有一致的追求的。 有些问题仿佛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但当我们透过这些历史遗产而回顾时,会发现我们现在正经历的,古人曾经也经历过。比如新城和老城,就是当前城市发展经常提到的问题,我们看一下明代南京,同样也遇到这样的选择。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稳定政权,急需建立新宫殿,但当时由六朝而南唐发展下来的南京中心已积淀很深,人口稠密,建筑密集,这样几经周折后,在当时南京僻静的东部填燕雀湖建南京宫殿和城市新轴线。这样既建设方便、省去大量的拆迁费用,也稳定了人心。同时建大规模的城墙,将老城、新城全包进来,还为未来发展在西北留有了相当大的余地,很是有远见。比较现在许多城市拆旧城建新城,感触很多,我们是可以向古人学习的。 此类关于遗产和现实问题如何处理的正面和反面的历史案例还很多。我们现在经历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和历史有循环。只不过现在速度要求更快、规范更严,有时急于出效果,但合不合理,有时来不及思考。如果平时我们能积极从历史遗产中吸取良策,避免失误,我们的城市、建筑与生活就会更好。 南京1912街区 保护南京明宫,碰到的最大难题既有保护遗址和现代城市交通的矛盾,更有保护什么时期的遗址问题。 这种复杂性不可能随着国际化或者学习西方的遗产保护理念和做法就能完全解决。在今天,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日益成为人们共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理性思考中国的遗产保护可能对世界的贡献,以及在哪些方面、对待哪些问题,确实需要认真学习西方,而不是一哄而上。 同时,在行动上,应该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进入良性的循环。历史遗产保护,不是学者的学问问题,是包括政府、开发商、城市的规划者、设计者和建设者,甚至普通民众在内的通力合作和有节奏的进行操作,要有高度的自觉。杂志和媒体,更要在其间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不能在过去认为一些历史文化遗产是过时的、陈旧的东西,是发展的障碍;而现在又把遗产保护进行大肆炒作,当成了一种时尚,形成另外一个极端。只有合理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才是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有效途径,使之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起来。例如南京的1912、甘熙故居地块的保护与改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将原有重要建筑物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同时还提升了相关地块的价值。 最后,我所强调的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没有唯一解,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国际上都在探索,也在不断完善。只要我们坚持将遗产保护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长期坚守的信念和过程,中国的遗产保护会做好,并也将会对世界有所贡献。 南京1912街区 保护南京明宫,碰到的最大难题既有保护遗址和现代城市交通的矛盾,更有保护什么时期的遗址问题。 这种复杂性不可能随着国际化或者学习西方的遗产保护理念和做法就能完全解决。在今天,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日益成为人们共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理性思考中国的遗产保护可能对世界的贡献,以及在哪些方面、对待哪些问题,确实需要认真学习西方,而不是一哄而上。 同时,在行动上,应该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进入良性的循环。历史遗产保护,不是学者的学问问题,是包括政府、开发商、城市的规划者、设计者和建设者,甚至普通民众在内的通力合作和有节奏的进行操作,要有高度的自觉。杂志和媒体,更要在其间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不能在过去认为一些历史文化遗产是过时的、陈旧的东西,是发展的障碍;而现在又把遗产保护进行大肆炒作,当成了一种时尚,形成另外一个极端。只有合理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才是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有效途径,使之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起来。例如南京的1912、甘熙故居地块的保护与改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将原有重要建筑物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同时还提升了相关地块的价值。 最后,我所强调的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没有唯一解,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国际上都在探索,也在不断完善。只要我们坚持将遗产保护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长期坚守的信念和过程,中国的遗产保护会做好,并也将会对世界有所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