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相关计算

如题所述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对国家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征缴采取月度汇算清缴的方法实现,即多退少补的政策。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职工教育经费(2.5%)、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递延所得税 定义: 由在会计上已经入账但在税务上尚未入帐的一项收入而引起的负债,这项负债记入资产负债.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5
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以前年度亏损(直接法)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①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①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
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05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

第3个回答  2020-08-13
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为取得会计税前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来源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时借方记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时借方记入递延所得税费用,贷方冲减所得税资产。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时减少了所得税费用,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转回增加了所得税费用。为所得税费用的二级科目。
第4个回答  2015-12-09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职工教育经费(2.5%)、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