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基本要求有六点
1字数相等,2词组要相同,3上下联词性相同,4上下联句法一致,5上下联内容要相关,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除了以上所说的以外:
1、对联要求上联尾字“仄”起,下联尾字“平”收;
2、使用韵律必须统一,简单的讲就是古韵和新韵不得混用;
3、注意上下联暗含的玄机,比如:拆字、谐音等,应对也要按照出联要求去对;
4、与古诗(七律、气绝、五律、五绝)相同,要求平仄对应,一般来说除最后一个字平仄必须对应,中间各字词也要对应;但有时候也可以放宽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对应;如果联中有断句,每个断句也要按照以上要求;但有时候为了表达意境偶有出律也是允许的;
5、所对联不得含有出联中相同的字。
正文:
按语:
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指出,楹联作为独立的文体,应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运行规则。长期以来,联界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套用诗律,没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掌握的联律,长此下去,势必影响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论述,在 我国楹联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进一步把握楹联发展规律,尽快制订出一套既符合楹联文体自身特点,又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联律,已成为楹联文化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在广泛开展联格文则讨论的基础上,遵循“求大同,存小异”、“严而不死,宽而不滥”的原则,适时地制订了《联律通则(试行)》。这是楹联学术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楹联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实施《联律通则(试行)》,必将对进一步提高楹联创作水平,普及楹联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楹联创作、评审、鉴赏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联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们由衷地希望广大联友在实践中继续关注《联律通则(试行)》,使其不断充实和完善,无愧于联界的基本法则。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五、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十一字对联平仄格式是怎么样的?
十一字对联标准格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五六句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11字对联,无论是前七后四或前四后七,上联都是仄起仄收,下联都是平起平收。对联一般取单数,单数在民俗文化...
书法对联落款怎么写?
书法作品中,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1、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
对联的常见平仄韵律格式,联友可以参考下
上联:平平平仄仄 \/ 下联:仄仄仄平平 或:上联:仄仄平平仄 \/ 下联:平平仄仄平7字联的常见韵律为: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需遵循仄收尾,避免三位平,如“秋风吹叶老”对“夜雨带花凉”。对于入声字,尤其是...
对联的格式要求有哪些呢?
对联格式要求如下: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
对联的格式是什么?
1、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2、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3、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对联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
对联的格式,在写对联时,一联字数多要写两行,格式怎么写?
对联的格式,在写对联时,一联字数多要写两行或者三行或者更多行,格式如下图写:
对联的格式 要求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2、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
对联的格式是什么?
对联的格式:对联分上款和下款。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对联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
对联的格式要求有哪些?
对联的格式要求: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1、词性相同结构一致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等。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
对对联的格式要求?
对联的格式要求如下:1、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2、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3、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