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格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8-14
格式:

1、两联字数不限bai,但必须字数相du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zhi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dao落”,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两联的意义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相似、相近、相反,但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3、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4、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参考资料:对联-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2021-10-18
格式:
1、两联字数不限,但必须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两联的意义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相似、相近、相反,但不能重复
第3个回答  2020-05-03

    套盒

第4个回答  2012-01-01
哈哈,楼主这个问题问对人了。我这里有一本电子版的《千年对联佳话》绝对适合你,要是想要的话,可以留邮箱我,我再发给你,好吗?
第5个回答  2022-04-19

格式:

1、两联字数不限,但必须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两联的意义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相似、相近、相反,但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3、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4、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十一字对联平仄格式是怎么样的?
十一字对联标准格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五六句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11字对联,无论是前七后四或前四后七,上联都是仄起仄收,下联都是平起平收。对联一般取单数,单数在民俗文化...

书法对联落款怎么写?
书法作品中,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1、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

对联的常见平仄韵律格式,联友可以参考下
上联:平平平仄仄 \/ 下联:仄仄仄平平 或:上联:仄仄平平仄 \/ 下联:平平仄仄平7字联的常见韵律为: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需遵循仄收尾,避免三位平,如“秋风吹叶老”对“夜雨带花凉”。对于入声字,尤其是...

对联的格式要求有哪些呢?
对联格式要求如下: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

对联的格式是什么?
1、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2、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3、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对联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

对联的格式,在写对联时,一联字数多要写两行,格式怎么写?
对联的格式,在写对联时,一联字数多要写两行或者三行或者更多行,格式如下图写:

对联的格式 要求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2、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

对联的格式是什么?
对联的格式:对联分上款和下款。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对联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

对联的格式要求有哪些?
对联的格式要求: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1、词性相同结构一致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等。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

对对联的格式要求?
对联的格式要求如下:1、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2、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3、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