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国师官大还是丞相官大

如题所述

丞相地位高,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并非官职。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是一人之下(皇帝),万人之上。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扩展资料:

丞相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

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

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丞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9

丞相官大。国师只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而不是官职。

丞相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是百官之长,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扩展资料:

丞相的职权有:

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

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07

古时候丞相官职是比国师官大的。

1.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2.丞相制度 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 

3.“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时代(550—577)法常为始。但更多的国师出自道家,如唐代国师杨筠松,是典型的徒,风水学泰斗,元朝国师丘处机等均出道教。一般由汉人统治的朝代国师多出自道教,由统治的朝代有部分时期,国师从佛教中产生。


扩展资料:

不论是“丞相”还是“宰相”,给大家的感觉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是辅佐皇帝处理国家的重臣。但我们决不能把这二者一视同仁,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丞相是正式官职,而宰相是口头用语。

丞相与宰相,大家往往误认为二者是相同的概念。其实不然,在我国历史上,丞相是一个明确的官位职称,而宰相则是对那些辅佐皇帝处理事物者的口头称呼,并非官方定下的用语。“丞相”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各设置相国的职位,用以辅佐国政,然而相国和丞相不是一个职位。

丞相是相国的副手,后来随着历史发展,丞相渐渐侵蚀相国的权利,在战国后期,丞相正式取代相国成为辅政大臣。当然丞相也不是历朝历代都有的,比如西汉哀帝就将丞相改叫“司徒”,除和蜀汉短暂设置过丞相以外,直到当代设置左右丞相,丞相这一职位才再次出现在历史中。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06

由于国师并不是一个官职,是赋予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所以两者无法比较官职大小。但若是论地位的话,丞相的地位比国师的地位要高。

丞相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可谓百官之长,是一人之下(皇帝),万人之上的,所以权力非常大,但由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之中,丞相的权力有时会有削弱。

扩展资料

丞相的职责

三国时期废除相国官职以后,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他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

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首先,"国师"一般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并不是常设的官职。当然,国师也有太师的别称之意。

百科里的国师释义如下:

1.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的简称"国师"。
2.国家的军队。
3.王莽设置的职官。
4.太师的别称。
5.一国的师表。
6.指国子祭酒。
7.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北齐法常。
8.元﹑明﹑清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西藏﹑内蒙等)的上层僧侣。
所以,按通常的释义下——也就是给高僧的称号,显然可知,国师则是一种非正式的官职通常由国君授予国教的宗教领袖。

那我们来看丞相,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所以权利非常大,但由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之中,丞相的权利有时会有削弱。

如果把国师理解为太师的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所以,丞相官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