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故、固、估、沽、诂、酤、固、痼、锢、罟”是同源词吗?

“古、故、固、估、沽、诂、酤、固、痼、锢、罟”这一组词中那些可以看作同源词?

很专业的问题啊,抱歉,不敢乱判。找了点资料,不过估计你可能是中文西系的学生,应该不需要。 一、同源词的性质及确定 语言中的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在语言产生的初始阶段,音和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 用什么样的语音来记录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所以,同一个语音可以表达 多种无关的意义,语言中因此产生了大量意义无关的同音词;同样,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也可 以用不同的语音来记录,语言中因此又产生了大量的同义词,语言中的同音词和同义词都反 映了词的音义联系的偶然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语言中的词汇不 断丰富。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产生新词时,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原词的意义引申到距本义 较远以后,远引申义脱离原词而独立成为新词,这就是词的派生。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新词 ,音和义都来源于它的根词,所以彼此之间产生了音近义通的关系,这种由同一语源派生出 来、具有历史渊源关系因而音近义通的一组词叫同源词。例如: “缺”指器皿有缺口;“决”指水有了缺口;“ ”是有缺口的圆形佩玉;“阙”是宫 殿,祠庙等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这四个词都指“有缺口”。 “崖”指山边;“涯”是水边。 “枯”是草木缺水;“涸”是江河缺水;“渴”是人缺水。 “张”是张开弓;“涨”是水涨;“胀”是腹胀。 “浓”是水厚;“ ”是酒厚;“脓”是汁厚;“ ”是衣厚;“ ”是花木厚。 “耳”是听觉器官;“ ”是一种耳饰;“ ”是割耳的一种刑罚。 “颈”是脖子:“刭”是割脖子。 “舞”是舞蹈、跳舞;“巫”是以舞降神的人。 以上各组词,都具有一个相同的意义中心,声音也相近(或相同),它们之间具有音近义通的 同源关系,是同源词。 确定同源词,必须具备以下二个条件: 1一组词必须语音相同或相近。判定语音相同或相近的传统方法是利用古音学的研究 成果,从上古音表中确定一组词声母相同或相类。声母相类指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稍有 不同,例如d和l,发音部位都是舌尖前,而发音方法稍异,d是塞音,l是边音,d和l 可以称作声母相类。由于上古韵还不能十分准确地归纳出韵母,只能划分出韵部,一般认为 同韵部就算同音,韵部相近就算音近。所谓韵部,是指在韵文中可以押韵的韵母合在一起, 就算一个韵部,例如ai和uai 是两个不同的韵母,但在韵文中可以押韵,可以视为同一个韵部。某个词属于哪个声母,哪个韵部,哪些韵部算相近的韵部,音韵学家已经作出了可靠的结论,我们一般只需按他们所作出的韵表来查寻就可以了。 2一组词必须意义相通。所谓意义相通是一组词具有共同的内部特点。例如: 半:《说文解字半部》:“物中分也”。 班:《说文解字 部》:“分瑞玉也”。 判:《说文解字刀部》:“分也”。 别:《说文解字 部》:“分解也”。 辨:《说文解字刀部》:“判也”。 片:《说文解字片部》:“判木也”。 以上“半”、“班”、“判”、“别”、“辨”、“片”六个词,都具有“分开”这个意义 特点,读音相近,意义相通,因此是同源词。这里一定要注意,同源词的意义相通与同义词 的意义相同本质是不一样的。同源词的意义相通是一组词的内部特点相同,在使用时不可置 换,而同义词是使用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畏”和“惧”是同义词,都指畏惧或害怕, 在使用时可以连用或交替使用。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23166.html?si=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