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资料关于西欧中世纪

关于西欧中世纪的资料,谢谢了!

1. 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①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②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③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2.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小生产;自然经济。即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叫封建社会。

3. 封建化:即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其中包括自由民的农奴化过程和封主封臣与封土制有形成与发展。它的起点是《萨利克法典》。封建化完成的标志是:封臣制与封土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大贵族在其世袭领地内具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力,而王权衰落。

4. 农村公社(马尔克):是从氏族公社会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其特征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

5. 《萨利克法典》: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6. 委身制(投托、庇护):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农民依附于贵族的一种形式。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官府的勒索,使众多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军事制度由轻装发展到重装,农民不堪费用,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贵族,依附于贵族,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这种形式叫做委身制。

7. 丕平献土:751 年矮子丕平登上法兰克王位,建加洛林王朝.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754、756 年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伦巴德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形成教皇国。

8. 凡尔登条约:查理帝国的皇帝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将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一个条约。签定于843 年,具体内容有:日耳曼路易统治东法兰克,秃头查理分得西法兰克,老大罗退尔保皇帝称号,得到的是东、西法兰克之间的领土,从意大利北部经勃艮第、阿尔萨斯、洛林到尼德兰.这一条约是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标志,也是造成近代德法领土纠纷的根源。

第二单元

1. 卡诺萨觐见:11 世纪时,格利格里七世进行教会改革,禁止世俗授职,结果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冲突,亨利拒绝这一作法,于是格利哥里宣布开除亨利教籍,废黜他的皇位.亨利面对国内诸侯和主教的趁机反叛,别无它法.1077 年1 月,他在寒冬越过阿尔陴斯山,到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萨,身披罪衣,赤足立于雪地之中,请求教皇宽恕.此即为闻名于世的卡萨觐见.

2. 阿维农之囚:1308~1377 年,教廷长期迁于法国边境阿维农,七十年间,教皇一直受法王控制,教皇称之为“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西欧政坛上教权与王权此消彼长的趋势,从此教皇一蹶不振,罗马教廷日益衰落。

3.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西欧骑士和意大利各城在宗教、战争狂热、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对近东各国的侵略性远征,时间从1096~ 1270 年.前后共八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曾灭亡拜占廷帝国。十字军东征虽对被侵略国家造成具大的灾难,但却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

4. 沃姆斯宗教协定:1122 年德皇亨利五世与教皇签订的一个调和双方矛盾的协定。它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争趋于缓和。该协定规定:主教和修道院长由教士选举,选举时须有皇帝或其代表参加,教皇赐予主教代表教权的指环和权杖,德皇赐予主教代表世俗权力的权节.

5. 末日审判书:也叫“最终税册”。1086 年英国国王征服者威廉下令编制的全国土地调查清册。目的是确定土地税额和附庸对于国王的封建义务。调查时将部分自由农降为农奴,人们对于清查,如同面临所说的“末日审判” 一样。故有“末日审判书“之称。

6. 自由大宪章:限制英国王权的一项封建契约。英国失地王约翰时,约翰对内无视封建契约,向附庸和城市征收额外捐税,对外则向教皇纳贡称臣,使他与社会各等级都处于对立地位。 1215 年6 月15 日,大封建主联合骑士与城市上层以武力迫使约翰签署 “自由大宪章”.大宪章共63 条,具有封建契约性质,主要是保证大封建主在经济、司法、和政治上的特权,同时也涉及骑士和市民等级的权利.大宪章把王权放在封建契约约束之下,充分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7. 牛津条例:亨利三世时,王权与大贵族发生矛盾。1258 年,亨利于牛津召开讨论征税的大会议,贵族发动兵谏,迫使亨利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牛津条例规定,议会法是最高权威,一切法令不得与其相悖,并组成由15 名贵族参加的委员会与国王共同施政,国王采取的任何措施均得他们同意,方能实施.如此形成贵族寡头政治.

8. 模范国会:1295 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解决各项重大问题召集国会.这次会议参加者的成分与1265 年西门国会相同,不但有大贵族参加而且也有城市和骑士代表参加后被称为“模范国会”,并被认为是英国国会的开始.但这时的国会,在爱德华看来,只是作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帮助国王治理国家,不是限制王权而是加强王权的工具。

9. “君士但丁的赠与”:这个文件出现于8 世纪后期,说君士但丁在迁都东方时,把罗马城和意大利所有的行省、城市都交给了当时的教皇西尔维斯特,归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统治。不过这个文件在15 世纪被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罗伦佐·瓦拉揭露为伪造的文件。

10. “黄金诏书”:1356 年德皇查理四世为稳定德国政局,阻止教皇干涉皇位选举而发布的诏书。它明确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三个主教选侯,四个世俗选侯)选举产生,大诸侯在各自领地内有独立的法律、税收权和军队,而选侯则有绝对君主权力。“黄金诏书”的颁布更加清楚地表明德国的历史已变为诸侯领地独立发展的历史。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瓦解过程开始。

11. 汉萨同盟:13 世纪末期形成于德意志北部的最强大、最重要的城市同盟。这主要是一个商业同盟,汉萨同盟的核心城市是吕贝克、汉堡、不来梅,后来加入的有科伦、普鲁士的但泽(现波兰的革但斯克)、哥尼斯堡。 14 世纪时汉萨同盟基本控制了北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汉萨同盟的主要商业活动是中介贸易,汉萨同盟的盛期维持了一百多年,到16 世纪中期走向衰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03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第2个回答  2007-10-03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