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土壤的物理性质

如题所述

冻融土壤是一种多相体系,各相所占的比例,往往决定了土壤的各项物理特性。为了便于研究,通常将土壤中的三相物质组成绘成土壤三相组成草图(图1-1)。图1-1中符号V和m分别表示体积(cm3)和质量(g),下角标分别表示相应的各相。

图1-1 土壤的三相组成草图

对该多相体系,通常采用质量比例和容积比例的方法来研究其基本的物理特性,即用以下几个基本物理特性指标评价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状态。

(一)土壤的相对密度和容重

1.土壤的相对密度(d)

土壤的相对密度即土粒的相对密度,指土粒的密度与一个大气压下4℃时水的密度之比,因为4℃水的密度为1 g/cm3,故土壤的相对密度在数值上就是土壤固体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土粒容重相等,但二者的量纲不同。土壤的相对密度反映了土壤矿物成分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常见的矿物相对密度平均值为2.6~2.7,对于有机质含量不太多的土壤,常以2.65作为相对密度值,用d表示,即: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式中,d为无因次量。

2.土壤的容重(γ)

土壤的容重即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包括孔隙)的土壤质量。土壤容重的大小与土壤矿物成分、土壤质地、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的密实程度密切相关。容重的单位为g/cm3,常以γ表示。

土壤的容重通常分以下四种:

(1)湿容重(γ)。土壤自然状态下(含水)的容重,即包括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容重: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2)干容重(γ)。自然状态下干燥土壤的容重: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3)饱和容重(γs)。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的容重。即: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4)浮容重(γf)。当土体淹没在自由水面下时的容重。此时,土粒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土体所排开同体积的水重。即: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按上述各容重的定义,同一种土壤各容重在数值上有如下关系: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二)土壤的孔隙性

土壤颗粒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孔隙,其中孔径小于0.002 mm的极细小孔隙被水膜(薄膜水)所充满,称为无效孔隙;孔径在0.002~0.04 mm之间的孔隙,有明显的毛管作用,可吸持并传导水分,称为毛管孔隙;孔径大于0.04 mm的孔隙,为空气所占据,通气透水,称为有效孔隙。土壤的孔隙性用孔隙度和孔隙比来表示。

1.孔隙度(P)

土壤的孔隙度亦称孔隙率,为一定体积土壤中,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用P表示。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土壤孔隙度与土壤质地有关,同时受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耕作措施等因素的影响。

2.孔隙比(e)

孔隙比是指一定体积土壤中,孔隙体积与固相体积之比,用e表示。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孔隙率与孔隙比的关系为: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孔隙率和孔隙比均表示土壤孔隙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反映土壤的密实程度。冻融土壤的孔隙随水的相态变化而变化。

(三)土壤含水率(θ)

土壤含水率表示土壤液相的相对含量,反映了土壤湿度状况,包括土壤的自然含水率和各种水分常数。不同的含水率还可进一步反映水分在土壤中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含水率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又分为质量含水率和体积含水率。

1.质量含水率(θm

质量含水率为土壤中的液相与固相的质量比例百分数。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质量含水率常在测定指标时使用。

2.体积含水率(θ)

体积含水率是土壤液相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比。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体积含水率也称为容积含水率,它便于直接进行水量平衡或能量平衡以及水分和溶质运移等的计算,所以除特别说明外,通常所说的含水率均指体积含水率,用符号θ表示。

质量含水率θm和体积含水率θ的关系为: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四)冻土含冰率(θi

土壤冻结后,土壤中部分水转化成胶结冰和冰包裹体,冻土含冰率为胶结冰含量与冰包裹体含量的总和,它又分为质量含冰率和体积含冰率。

1.质量含冰率(θim

质量含冰率为冰重与土骨架的质量之比。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2.体积含冰率(θiV

体积含冰率为冰的体积与冻土体积之比。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在冻融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中,常将冻土的含冰率和液相含水率统称为土壤含水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