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如题所述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是天上飞的鸟打光了,弓箭再无用处可以收起来;野外的兔子已经被捕获完了,不再需要猎狗,可以将之煮来吃。常常用来比喻事情大获成功后,把有功劳的人抛弃。

这是古人经常对后人的忠告。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他为勾践策划一切,指挥军事,灭了吴国,称霸中原。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与处安”,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到了陶地改名换姓,叫做陶朱公,得以善终。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来于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句话中归纳出来的两个成语,意思是:“飞鸟被射光之后,再好的弓箭也要被收藏起来。狡猾的兔子死了之后,猎狗也就被煮着吃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能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它不仅出现于《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而且还出现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只是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语句略有差别,但意思一样。

在《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中,春秋末期,吴越两国开战,吴国击败了越国,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十年,在这十年中,他与农共耕,与民同乐,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厚遇宾客,赈贫吊死,终于使国富而兵强,在范蠡与大夫种的辅佐下,灭掉了吴国,称霸诸侯。但范蠡深知越王句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同欢乐,于是便离开了越国。离开越国之后,范蠡到了齐国,他派人给大夫种送去一封信,信中他奉劝大夫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大夫种收到了他的书信,但还没有来得及离开,就被越王句践逼得自杀了。范蠡后来隐居齐国陶地,经营商业,成为天下首富,被人称之为“陶朱公”。今天山东肥城县有一座山叫陶山,山下有范蠡墓,因此许多人认为肥城就是陶地。后来道教更是把范蠡奉为神仙,与赵公明、关公并列成为三大财神。
第2个回答  2015-05-27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
出自于:《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孙悟空棒打白骨精。
第3个回答  2014-02-13
意思: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第4个回答  2023-07-27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比喻人情冷暖,朋友难寻,形势严峻时,人们为了自保而采取的行动。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原文是:“齐景公问曰:‘弓矢之不藏,鸟之何以至此?’对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人不自保,何以至此?’”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