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打仗军用罐头很重要,甲午战争期间,清军与日军谁吃得好?

如题所述

如果单纯是说在甲午战争的时候,对比清朝军队和日本军队的伙食情况的话,其实是日本军队比较好的。而为什么中日甲午战争会失败,其实有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后勤供给的问题,都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连供给都支持不上的话,很难打持久战,特别是对于那种海上战争,因为除了正常的日常供给之外他们没有任何渠道去获取粮食。

但是在中日交锋的时间里面,其实双方的伙食后勤差距有好有坏的时候。在前期其实清朝的军队伙食情况要比日军的要好很多,因为当时还是在初期清政府虽然腐败但是财政方面还是可以支持的,所以当时的清政府的伙食主要有米面、饼干、油、茶叶、肉食之类的食物供应,但是相对来说日本那边就会差很多,因为当时日本还没有罐头这种补给品,所以他们的供给是很简陋的就是饭团。

因为饭团量少以致于当时日本兵在攻打台湾的时候就发现了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后面日本对于后勤方面的补给进行了改良。慢慢的引入了外国的粮食供给,比如说饼干和罐头。但是清朝军队的伙食情况随着时间推移,一来是清政府持续的腐败,二来是当时一些战争的失利使得清政府需要向这些胜利国赔款造成国库的空虚。

一直发展到后期,特别是晚清的时候,清朝军队的伙食简直是惨不忍睹,也就只剩下一些粥水加上一些腌制的小菜。肉就不要想了,营养跟不上的情况下导致了当时的清朝军队的士兵相当的瘦弱,又吃不饱,根本没办法正常的打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4

其实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清朝的武器装置什么的,都不输给日军的,军舰的甲板什么的也比日军更厚。还买了新式重型机关枪,能造成重大的杀伤。而日常的吃食一开始是清军比较好,后来变成日军比较好了。

原因是日军军粮在初期是非常简陋的,单兵口粮基本上是一个饭团,加上日式腌菜和少许盐巴,再用竹叶包成一个所谓的便当。这和数百年前丰臣秀吉那个时代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就是这种便于携带。到了七十年代,日本开始准备抢占台湾,就发现食物的重要性,开始重视作战口粮。加入了鱼干,肉罐头之类的。

清军就比较奇怪了,一开始后勤供应处于比较好的阶段,清军所带的干粮主要有:粳米,栗米、青稞面、白面、炒面,大饼等,辅食调料主要有乳油,酥油,茶叶和盐什么的,肉食最常见的是牛、羊、猪肉干,初期特别夸张还牵着活牛,活羊行军打仗,就为了吃上新鲜肉。不过因为猪不听话,到处乱窜,而且猪食比较难准备,所以没有带猪。

而到了晚清以后,清军伙食就开始变的不好了,士兵只有一些清汤寡水,再加上一些咸菜,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就连这些也不一定天天有,牛羊肉这些恐怕只能在梦中出现。和一开始形成巨大反差。因此清兵素质除了比日本兵高一点之外,其余如肌肉力量、营养状态等,完全处于下风,更不用说训练水准了。

第2个回答  2019-11-24
应该是日军吃的好,因为清军的钱都被用来给侵略军了。
第3个回答  2021-01-04
答案是日军,虽称不上丰盛,但因为国家整体的改革其军队配给体系已经达标。
日军:一个蒸饭团,一些茶叶,清汤,牛肉干,鱼干,浸菜,盐丸。
清军:从古到今不变的标准大釜粥水。
很多人认为清军有肉有菜,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好,清军吃的最多的还是粥水。
第4个回答  2019-11-24
我觉得是应该是日军吧,因为日军准备得很充分,但是清军的当时军饷也不足,装备也不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