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大总督比太傅太师谁大

清朝八大总督比太傅太师谁大

  按官阶,八大总督没有太傅太师大;按实权,八大总督比太傅太师大。
  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总督这个职位。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朝鲜高丽时代亦设太傅,朝鲜王朝改称大傅,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其制甚早,西汉起称为太子太傅。后亦用作虚衔。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周公薨,毕公代之。汉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复置太师官,而孔光居焉。汉东京又废。献帝初,董卓为太师,卓诛又废。魏世不置。晋既因太师而置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 在周朝,太保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朝鲜高丽时代亦设有太师,朝鲜王朝改称大师。
  指官职,又名太宰。“三公”之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04
三太是荣誉虚衔,总督是实权人物。
名义上三太大点。
实质上能做总督的肯定不会愿意去做三太
第2个回答  2020-03-21
大家误解太多了。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远比总督要大得多。总督只是正二品官,还没有提督大,如果加了太子太保衔或者右都御史衔也才是个从一品官,跟提督、九门提督、将军、都统一样品级,三公是正一品官,荣宠无比,有人说总督的实际权利比三公大,那更加不对,总督只能管一省到三省,是地方官,三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央官员,实际上,那些总督混好了也就是三公的学生或部属,根本望不到三公的边。拿古代的例子,明代的张居正是太师,除了追授的,清代只有两位太师,就是鳌拜和遏必隆,另有12位太傅,18位太保,都是皇帝亲信,那些总督们只是他们的党羽或门生,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当上总督的人数不过来,能当上三公的人每个朝代一般也就十来个,基本都是权倾朝野的大臣,远非总督可比。拿现代人比,周总理、总司令在改开之前算得上三公,改开之后,总设计师算得上三公,其他人都算不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