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意思是什么

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意思是什么

“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的意思是:见之时,见不是见。见犹离时见,见不能及。

该句出自《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是南宋初年禅宗士珪禅师在温州雁荡一带宣讲佛法是提及。

原句: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释义:指凋落的花瓣随着流水飘去,形容残春的景象。现在多指一方有意、一方无情。你对她一往情深、情有独钟,她却对你冷若冰霜,没有一丝感情。

扩展资料:

南宋初年禅宗士珪禅师在温州雁荡一带宣讲佛法,一天说到了用心参禅的重要性。凡人看世界,只会用眼,然而,通过眼睛得到的信息是局部的,而体悟佛性需要用整个的心灵去感悟,这种体悟就不是用眼睛所能看到的,这种体悟是心灵的感应和接纳。

如果把人的“眼见”等间接功能比喻为落花,将人的真心权且比喻为“水”,这种“水”是随缘而流动的水,不是死水。用“眼见”去体察人的真心,这就好比是“落花有意随流水”一样,所以一般情况下,难以体察到这种整体性特征,这就好比“流水无情恋落花”一样。

禅宗的微言大义艰深难懂,用落花流水的比喻,浅显地道出了心灵对事物感知的大道理,也道出了凡人看世界,只会用眼,不会用心的禅理。

落花和流水,可以构成多种意境,有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残景象;亦有比喻被打得大败的“落花流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初说的是禅理,而现在更多的用来描述情感。

落花遇见流水,实属天意,而流水不恋落花,亦是无奈,在人生旅途上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构成了一幕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总让人牵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9

第一个见,我们眼睛看见的见,心与眼看见。第二个是见道的见,换句话说,第一个见是所见之见,第二个是能见之见。我们眼睛看东西,这是所见,这是现象。所见回过来,自己能够见道,明心见性那个见,不是所见之见,不是眼睛能够看见一个现象,或者看见一个境界,那不是道啊!

  

告诉我们明心见性之见,可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青蛙扑咚一声跳进水……要一切见无所见,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万有,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可以谈禅宗了,明心见性有点影子了。记着!还只是一点影子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27
意思就是:定,不能用动来感受,如果用动来感受,永远无法一致,定应该离开动,不要乱动,定下来(离见),那才能与定产生共鸣。这是一种方便指引,佛法也不是信仰,只能靠悟,慢慢悟,机缘到了自然明白,万法一念而现,动定皆是“定”,愣严定。
第3个回答  2023-10-29
《楞严经》卷五:“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略释:第一和第三个“见”字,是纯真无妄的真见,即吾人本具之见性,也就是妙精明心。它如第一月,不是第二月,更不是月影。第二和第四个“见”字,是带有一分无明的妄见,即见精明元,是捏所成的第二月。第五个“见”字,是真见;第六第七个“见”字,是妄见。
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当能见的真见(见性),能察觉、观照那个妄见时,真见就不再是妄见,真见不堕入妄见之中。在这个观照过程中,真见是本有的能见之性,而妄见则充当所见之体。真见其实是远离妄见的,也是妄见所无法达到、无法企及的。
此句,用月亮比喻我们的心。天上的月亮,无丝毫遮拦,朗然明耀,比喻真见,即真心、自性。以手捏目后,再观此月,就不甚明朗,这是第二月。第二月与第一月是同一个东西,放后醒目,即见第一月。第二月,是带妄之真见,所谓带妄显真。月亮倒映入水的月影,全体是妄,被比喻为妄见、妄心。

—摘自《首楞严经讲义》(圆瑛弘悟著;庄全佛申译)
第4个回答  2022-01-18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见到那个见(妄见)的时候,那个妄见也不是你的见性本身。真见性可以离开那个妄见的,但因为见性无形无相的原因,却不能被触及抓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