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包围赵国重镇阏与。于是赵王派大将赵奢前去解救。
正常来说,赵奢应该直接从邯郸快马加鞭前往阏与城,两人不解的是他离开邯郸三十里,就不走了,直接安营扎寨。这令人想起来电视剧中奸臣的形象:贪生怕死,带着军队溜一圈然后再回来。并且放出话来,谁敢劝我走我就斩了谁!
这一晃眼就快一个月了,秦军在武安练兵,声音把武安的瓦都震掉了。有个士兵实在憋不住了,想着先把武安的亲兵解决掉也好啊。于是劝谏出兵,赵奢书说话算数,立马把他斩了。这事被秦国的探子听说了,回禀了秦军主帅,秦军主帅高兴的不得了:赵奢原来是个胆小怕事的,不敢出兵。于是放松警惕,把兵力都调到阏与。
赵奢听说之后,立马拔营,轻装简行,仅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就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又一次奇怪的事发生了,明明快到了,又不走了。有个人告诉赵奢说,如果能够先占据北山,就胜利在望了。于是赵奢占据北山,以逸待劳,等待秦军的到来。
秦军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赵奢不是胆小不敢出兵了,怎么一下子就到了眼皮子底下了?原来这是耍老子呢!岂有此理,于是大军想赵奢进攻而来。秦军这边攻打阏与一个多月也没攻打下来,士气低落,赵奢这边又占据有利地形,易守难攻,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反击
本以为秦军都是一些虎豹豺狼呢,原来也不过如此,赵奢开始反击,阏与城里面的士兵也主动出来进攻,前后夹击,秦军早已没了锐气,对方又士气高涨,两相对比,无比强大的秦军竟然也是一击而溃。结局:秦国十万大军,死伤过半,赵国完胜。
复盘
秦军的战略也是挺高明的,想打阏与,于是分兵两路,一路攻打阏与,一路在邯郸去阏与的必经之路武安驻兵,这样如果赵国出兵来救的话,就会被挡在武安。
赵国当然也看出秦国的战略了,所以连廉颇都觉得很难救。估计赵奢是有了主意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带军去救。
秦军守着武安赵奢过不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秦军相信我方不愿去救阏与了,于是演了一出戏,让秦军放松警惕,迅速到达阏与城与秦军决战。
关键点一
有勇气杀个好兵。既然下了下了死命令,但是还敢有人来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谏的,一般来说都是有着不怕死的勇气,对于这样一个好兵,却要杀掉,怎能令人不痛心?为了更大的胜利,总是要有人做出牺牲,一个伟大的将军,从来不是一个好好先生!
关键点二
致人而不致于人。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停下并找到有利地形。经过两天一夜的长途奔袭,如果直接跟秦军交战,可能因为太过疲劳一下子被秦军消灭,但是找到一个地方等待秦军来,那就是反客为主了。
关键点三
成大事者处事不惊不傲。秦军一看赵军居然跑到自己背后去了,这要是让赵军在背后捅了刀子多丢人啊,没做过多思考就来攻打赵军。从来都是秦军打胜仗,这次被赵奢耍了,盘他!本来秦国的战略挺好的,虽然走错了一步,但也不是特别的严重,如果好好察看一下赵军的地理位置也许就不会贸然前进,继续攻打阏与,设下一对伏兵,赵军依然没有太多的便宜可占,但是历史没有如果,秦军将领没有冷静察看,没有咽下被耍这口气,也便没有赢得最后的胜利。
话说回来,如果赵奢遇到的是一个冷静的将领,会如何?结果真的很难说,也就是说,在最后的这个关键点,其实是有一些运气在里面的。可是又有什么事是完全一定的呢?或许正是这些运气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事情的无限可能,世界才无限精彩。
此时,距离秦国统一天下还有48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说秦国统一天下是天下大势,是一种必然,但必然不代表一切都向着必然的方向。一切有必然也就有偶然,就像这场战争有多少必然,又有多少偶然?
阏与之战
阏与(yanyu今山西和顺一带)之战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包围赵国重镇阏与。于是赵王派大将赵奢前去解救。正常来说,赵奢应该直接从邯郸快马加鞭前往阏与城,两人不解的是他离开邯郸三十里,就不走了,直接安营扎寨。这令人想起来电视剧中奸臣的形象:贪生怕死,带着军队溜一圈然后再回来。并且放出...
长平之战之前发生了什么战争?
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2、长平之战 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
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阏与之战这个阏字怎么读?
阏与 [è yǔ]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误人子弟,这个字在这里读yu4阏 (e)
阏与之战:赵奢为什么能击败秦军
赵奢的成名之战就是“阏与之战”,让他从一个财政官变成了赵国举足轻重的的大将军。而阏与之战的起因归根究底其实是赵国过分“贪婪”,激怒了秦国造成的。当时赵国想要和秦国交换领土,赵国因为不堪秦国占领的离石等三地的骚扰,决定将黎地等三地进行交换。赵国可以以此获得安定,而这三地对于赵国而言...
阏与之战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是赵奢向赵王请战时说的,而后也确实如他所言那般打赢了阏与之战,但是阏与之战真的是因为赵奢更勇吗?纵观阏与之战,赵奢的作战指挥到底精妙在哪里呢?第一,赵奢的作战方式其实并不是因为勇。秦国围困阏与,赵王问诸将,廉颇说救不了,他又去问乐乘,乐乘也说...
阏与之战是怎么回事
阏与之战是怎么回事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与秦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进行了一次作战,史称阏与之战,以赵军获胜告终。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孟康、司马彪、袁松、刘昭并言在涅县,《水经...
阏与阏与之战
阏与是一个地名,而阏与之战是公元前269年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阏与:战国时韩邑,后属赵。关于其具体位置,目前存在多种说法,一说在涅县,二说在武安,三说在铜鞮县,尚无定论。阏与之战:公元前269年,秦昭王以赵国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胡阳率领大军进攻赵国的阏与。赵国名将...
秦始皇阏与之战
阏与之战是赵军大胜秦军非常重要的一场战斗,赵奢也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和廉颇相媲美的赵国名将。阏与之战结束后,秦昭襄王又派秦军去攻赵国一个叫几的地方,就是现在河北的大名。赵惠文王又派廉颇带兵迎战,廉颇在几地又第二次大败秦军。这就是在赵惠文王任上两次大败秦军的经历,这给了秦昭襄王...
阏与阏与之战
秦军攻阏与不克,突闻赵援兵到来,仓卒分兵迎击。赵奢采纳军士许历的建议,发兵万人抢占阏与北山高地。秦军后到,攻山不下。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此战中,赵奢隐蔽作战意图,麻痹敌人,...
赵奢阏与之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还是兵者诡道也呢?
公元前269年,秦赵两军爆发了阏与之战,赵军主帅赵奢在此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从阏与之战的过程中看,此战赵军不仅仅是依靠“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取得的胜利,更重要是因为赵军主帅赵奢深谙用兵之道。赵惠文王在面对秦军攻打阏与,是否派兵救援的问题上,先后问询了赵国的大将廉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