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成器 帮忙翻译一下, 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小人,可不慎哉!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知道: 2.常德:
3.因物而迁:
4.舍: 5.慎:
6.君子: 7.小人:
二.句子解释:
有不害为玉也:
------------------------------------

【经典古文】

诲学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②。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③,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④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⑤。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⑥,可不念⑦哉?

【字词注释】

①选自《诲(hu@)学说》。②知道:懂得道理。知,知道,懂得。道,道理,也指学问。③常德:恒常的特性。常,恒常,永久;德,品行,这里指玉的特性。④不害:不会损伤。害:损伤。⑤因物则迁:受外界事物影响就会改变。⑥小人:古代把品行恶劣的人称为“小人”。⑦念:考虑,深思。

【诗文翻译】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为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图示导读】

《诲学》以“玉”同“人”作比,从“玉不琢,不成器”比之于“人不学,不知道”,这一点是易于理解的,而“玉不琢”与“人不学”之间的关系并不一般,“玉不琢”为害尚不大,因为玉“有不变之常德”,不琢“犹不害为玉”,但是人不学性质就大不一样,因为“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这就是《诲学》要说明的关键之点,事实也正是这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20
1.知道: 不晓得 2.常德: 地名
3.因物而迁: 因物品的改变而改变
4.舍:丢弃、放弃 5.慎: 谨慎
6.君子:有素质的人 7.小人:没素质的人
二.句子解释:
有不害为玉也:
没有什么比玉还有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