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和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隋朝虽然隋炀帝创办了科举制,但当时只是设置了进士科,之前隋文帝以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只能说在隋朝科举制只是出现了,真正的繁荣而是出现在唐朝。

在唐朝,唐太宗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次使用啦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并设置了殿试确保了地方官员不以亲人选之,唐太宗设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考内容,促进啦唐诗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消极影响

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按照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一项好的制度若能长久永远好下去,便将使政治窒息。”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下,科举制度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作八股文。

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写文章。清朝将圣人扩大到孔门弟子及朱熹等理学家在内的圣贤,并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语气为样式。乾隆以后,试帖诗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项目。试帖诗与八股文一样,有固定的程式,也是八联十六句,不过八股变为六股。

首联如破题,次联如承题,三联如起讲,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八联如束股。而且必须发扬孔孟和朱熹思想,不可任意抒发自己的感想。定八股的原来用意本可能是要求用统一固定的格式写,便于考官评分,以示“公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隋朝的建立了科举制度的大体构造,唐朝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2-14
隋朝虽然隋炀帝创办了科举制,但当时只是设置了进士科,之前隋文帝以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只能说在隋朝科举制只是出现了,真正的繁荣而是出现在唐朝。在唐朝,唐太宗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次使用啦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并设置了殿试确保了地方官员不以亲人选之,唐太宗设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考内容,促进啦唐诗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12-02-15
隋朝开始了科举制,而到了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特别是武则天开创了武举制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