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称从古至今的改变有哪些?在哪些时候?

如题所述

  http://www.bj.xinhuanet.com/bjpd_sdwm/2007-08/10/content_10826846.htm
  在中国大陆东部,自大兴安岭向西南,太行山、伏牛山、巫山、一线以东,地势陡降,是这里的地壳中存在近北东方向的大断层,断层面西侧的地盘上升,东侧下降,造成这种山岳与平原高低悬殊的形势。北京即处在这分界面边缘部位,这里还有近于东西向的燕山横亘其北,使低平地带在平面上形如海湾,事实上在地球历史近期,这里就曾为海水淹没,是一个真正的海湾,最初沼泽很多,贴近山麓地带地势稍高,成为比较适于人类居住的场所和行走的通道,村落和城市在此逐渐形成,并成为从中原地区通向东北和塞外的门户,和保护中原农耕文化不受侵扰的 关隘。
  从燕国的都城到北方要塞

  在商代后期,北京地区已有城市出现。当时这里有燕和蓟等自然生长的方国。公元前l045年周灭商后,分封诸侯。据《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后来燕并蓟,迁都蓟城。在房山区琉璃河地区,发现了燕国文化遗址。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古城址3部分。古城基址呈长方形,东西长850米,南北长约600米,城墙厚约4米,以土夯筑而成。城墙分主城墙、内附墙和护城坡3部分。城垣外有沟池环绕。春秋时期,燕国势力较弱,蓟城北部地区有山戎等居民。在延庆县古城村,考古发掘春秋战国之际的山戎墓葬107座,灰坑25个,石祭坛一处,出土陶器、石器、骨器及青铜器等千余件,反映了燕都蓟城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

  战国时期,燕为七雄之一。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5郡,郡下设县。北京地区历史上的郡县制自此开始。

  燕是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屡受秦国的侵犯。战国末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被杀。秦国随后派大将王翦领兵攻燕,于公元前226年,占领蓟城。4年后,逃到辽东的燕王喜为秦军所俘,燕国覆亡。

  蓟城在秦、汉至西晋时期,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秦置广阳郡,治所在蓟城。

  东汉时期,蓟城属渔阳郡。三国时期,蓟城为幽州属地,是曹魏直到隋唐的北方重镇。

  唐天宝元年(742),幽州改称为范阳郡,仍设治蓟城。兼领范阳、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755)起兵蓟城,攻占洛阳。翌年,安禄山自称皇帝,国号大燕,以范阳(幽州)为大都。这是北京称大都之始。后发生内江,被其子庆绪所杀;庆绪又为部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后来也自称大燕皇帝,并以范阳为燕京,是为北京正式称燕京之始。唐平定安史之乱后,改范阳郡为幽州。

  成为辽的南京(938一l123年)

  五代初,契丹势力进入华北。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叛唐,向契丹主耶律德光求援,许以事成后割地称臣。契丹兵南下灭后唐,立石敬瑭为帝,是为后晋。天福三年(938),后晋高祖石敬瑭把幽、云等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耶律德光得幽州后,于会同元年(938),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作为陪都。

  金海陵王迁都燕京 

  公元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
  1122年,金兵攻打辽陪都燕京。1125年,再次攻打并占领燕京,辽亡。1149年,完颜亮(史称海陵王)杀在位的金熙宗自立为皇帝,决定迁都燕京。金天德三年(1151),命张浩等修建燕京新都,天德五年(1153)下记迁都燕京,并改年号为贞元,改为圣都,不久又称中都。(

  忽必烈建大都

  公元1213年秋,成吉思汗率精骑南下,先攻宣德、德兴,后入怀来,直抵居庸。金守军在关外布下铁蒺藜,并装制新冶铁大门,凭居庸天险置重兵防守。成吉思汗留少量骑兵对峙,自领骑兵兼夜循小径移袭紫荆关(今易县西)。守关金兵被俘。大将者别率骑突袭居庸南口,金兵大败。关内外蒙古骑兵合围中都。1215年5月,中都陷落。

  1260年3月,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建元中统。建立中书省,十路宣抚司及燕京行中书省。中统四年(1263),定开平为上都。至元元年(1264)升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在原金中都旧城东北建造新城。至元八年(1267),建国号元。至元九年,升中都为大都,从上都迁都于燕京。从此,北京正式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正月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八月,定应天为南京,汴梁(今开封)为北京,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洪武三年(1370)四月,朱元璋封第四子朱棣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三月,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死,其孙朱允文(加火旁)继位,是为建文帝。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起兵北平,发动靖难之役,于建文四年(1402)攻下南京,夺取帝位。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正月,升北平为北京,北京之名即由此始。二月,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 (1406),朱棣下诏迁都北京。派大臣宋礼等到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等地采木备料。次年征调23万工匠,上百万民侠及大量兵士营建北京宫殿。到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明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在奉天殿接受朝贺。明永乐十五年(1417),北京皇宫建成。明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

  清代京师(1644—1911年)

  清朝在北京实行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清朝的八旗,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不同的颜色。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兵及其家属进驻北京以后,清廷下令圈占内城的房舍给旗人居住。原在内城居住的汉民、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乾隆晚期以后才又陆续迁回。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隅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祟文门内。各旗都在所驻城门外设教场、演武厅。顺治二年(1645)五月,重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依次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顺治八年(1651)九月十八日,重修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清代在北京兴建了一批塔、寺。满族人信奉萨满教,建造堂子,立杆祭天。定都北京后,便在御河桥东路南建堂子。蒙古等族信奉喇嘛教,雍正登基后将原住过的雍亲王府赐名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又将雍和官改为北京最大的喇嘛庙。城池宫殿,除去重修和增建了故宫内的一些大殿,以及营建“三海”(南海、中海、北海)皇家园林外,还开发西郊园林,如畅春园、圆明园、绮春园以及在瓮山(今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所修建的清漪园、静明园和静宜园,还有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和蔚秀园等。其中最突出的是由圆明园和清漪园扩建的颐和园。

  京城的建设以巩固皇权的需要为主,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传统的商业也在京师占有一席之地。

  清代从康熙中叶至乾隆年间,农业生产逐渐从恢复走向发展,随之工商业也发展起来,北京成为全国的贸易中心。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如关东的韶皮、人参,西藏的红花、藏香,新疆的毡毯,蒙古的皮裘,以及云、贵等地的贵重药材,都出现在这里的市场上。北京(还有国内其他地方)则以瓷器、陶器、铁器、绸缎、布匹、烟、酒、茶、粮等重要商品,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贸易。北京的大商铺还供应蒙古、西藏等地需要的喇嘛念经用品和某些特别的手工艺品。清朝政府在城内御河两岸设立“里馆”,专门接待蒙古来京的客商,以加强与蒙古地区的商业联系。

  清代将明北京的官营手工业改隶于内务府和工部等官署。内务府在京所设有内织染局、广储司七作(包括银作、铜作、染作、衣作、绣作、花作、皮作),营造司三作(包括铁作、漆作、炮作),工部在京所设有五大厂、五小厂和外三厂。它们的规模不及明代,但民间手工业在康熙后有了明显的 发展,如铸铜、刀剪、制药、酿酒、香蜡、糖果、地毯、宫灯、雕漆、景泰蓝等技术更为精湛。

  清代北京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前三门”(祟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尤其是正阳门即前门外一带特别繁荣。崇文门设有税关,门内往西有会同四译馆。东便门外通惠河至张家湾,由大运河运来的南方货物在这里集散。宣武门外有许多会馆。当时士子常出入宣武门,商人多出入崇文门,官员上下朝多进出正阳门。正阳门外大街一带,店铺林立,商众云集,摩肩接踵,喧嚣交易,是清代北京最繁华的闹市区。六必居、同仁堂、都一处、合香楼等著名店铺林立,牌匾相望。珠宝店、绸布店、粮食店、杂货店林林总总,盛极一时。在前三门商业区中,还出现了以经营经史子集、文房四宝、碑帖字画和印玺古玩为特色的琉璃厂文化街。每年新春,厂甸有集市,书店和其他商贩都在此设摊,成为北京的岁时盛事。

  民国建立後从南京到仍定都北京

  辛亥革命爆发后, 1911年12月29日, 17省代表在南京开会,以南京为首都,依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依照南北和议,孙中山于2月13日辞职,另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他必需到南京首都就职,袁以种种藉口和手段,不到南京。4月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被迫通过决议,迁都北京,即通常所说的北洋军阀政府及其都城。

  1927年北伐胜利,推翻北洋军阀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又奠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以重庆为陪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定都北京,并载入宪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