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表示是韵脚字。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这些粘对关系可将诗中的平仄声调进行调配,使之吟读时有起伏感,有回环感。
七绝的四种平仄格律
(一)平起首句入韵式格律对照例诗:李白《早发白帝城》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格律对照例诗:白居易《忆江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七言五言 七律五律的平仄格式。
在古典诗词的平仄结构中,七言和五言有着各自独特的格式规则。具体而言,七言的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而五言的平仄则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括号内的(平平)、(仄仄)代表平声和仄声的固定模式。这两种格式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可以在创作时交替使用,形成一种...
古诗格律平仄规律
古诗格律平仄规律如下: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扩展知识: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
诗词平仄入门巧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后队变前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队变后队)3、仄起式变格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4、平起式变格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诗词的格律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在形式上,比...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口诀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口诀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
古诗的平仄规律
4、押韵规律:古诗的押韵规律也是遵循平仄规律的。一般来说,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要押韵,即要求其音调与上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相同。平仄的区分方法:平仄是汉语诗歌的一种韵律特点,主要分为平声和仄声。根据《广韵》、《集韵》等韵书,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可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即...
古诗押韵的平仄怎么规定的?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实际上诗词里每个字的平仄,不是按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来划分平仄的,而是按一种特殊的韵书叫平水韵的来划分四声,划分的方法与现代汉语有一些...
诗词平仄规律
白日依山尽, 仄、平;黄河入海流。 平、仄;欲穷千里目, 平、仄;更上一层楼。 仄、平 如果关键位置的平仄出现问题,比如五言“平、平”,七言“平、平、仄”之类的,统称为“失替”。另外百分之一的特殊情况就是变格和拗救,那是规律之外的事情,这里就不讨论。这是单个律句的用字规则。
律诗平仄七律平仄
五言:○○平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4.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仄仄仄平平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 通过这四种基本格式,可以组合成不同的联句,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等。例如,陆游的《书愤》和毛泽东的《到韶山》等诗词,都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平仄规则。在这些经典诗词中...
中国古诗平仄规律
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这些粘对关系可将诗中的平仄声调进行调配,使之吟读时有起伏感,有回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