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精神是什么?

如题所述

埋头苦干,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鲁迅说:“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其实也是他自己的写照,尤其他那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最是让人动容。

鲁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工作,许广平在《最后的一天》中说:“直至17日的上午,他还续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以前有《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似尚未发表。)一文的中段。鲁迅的一生,是可敬的,伟大的,他的精神,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的“民族魂”。

鲁迅精神的内涵

主要是勇于自我解剖和勇于战斗。鲁迅首先是一位文学家,他用他的作品深刻地无情地揭露了中国人的国民性,以引起警醒和疗救。《阿Q正传》、《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作品,像一面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平常所不能看到的自己灵魂深处的污垢。

鲁迅作品的战斗性尤为突出,《彷徨》、《呐喊》无处不透露出鲁迅那一代人的灵魂和思想的痛苦、挣扎和觉悟;《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有如匕首投枪,让某些人快意无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8

先生的精神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乐观向上,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1892年入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少年鲁迅不仅聪明勤奋,而且对自己也严格要求。在三味书屋上学后不久,鲁迅的爷爷在一场中因替亲友行贿,触犯了法律,被逮捕入狱。鲁迅的父亲因为着急上火,不久就得了一场重病,躺在了床上。

鲁迅作为家里的长子,就和母亲一起担起了探视爷爷、照顾父亲和弟弟的重担。他每天要去接医生,经常到药铺抓药。家里的钱越来越少,为了给父亲治病,鲁迅经常拿着母亲给他的东西送到里、换了钱给父亲治病抓药。每天他都往返在当铺与药铺之间。

这一天,当他忙妥家里的事儿,赶到三味书屋时,老师已经上课了。站在门外的鲁迅非常为难,他既怕老师生气,又怕耽误课程,犹豫一会儿,就硬着头皮敲门进了教室。

看见迟到的学生,老先生是满脸的不高兴,他停下正讲的课,问道:你怎么才到呢,鲁迅从座位上站起来,回答道:先生,我去药铺给父亲抓药,耽搁了一会儿,就来晚了。

无论什么理由,作为学生,迟到都是不妥的。今后应以此为训,你坐下吧。老先生严厉地说。鲁迅坐下后,没有埋怨老师的批评。他想先生批评得对,一个总爱迟到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不能原谅自己,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耽误上课。

为了记住这次迟到的教训,鲁迅就在三味书屋自己书桌的右上方,用小刀刻了一个早字,以早字来告诫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迟到,要勤奋,要遵守私塾的纪律。从此以后,鲁迅起得比从前更早了,他一件一件地忙完家里的事情后,就赶紧背起书包,匆匆地向三味书屋走去,没有再迟到一次。

鲁迅就是凭着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勤奋好学,在全班取得了最好的成绩。这件事,鲁迅始终没有忘记。许多年以后,他还告诉身边的亲人,要记住这个早字。

直到今天,在绍兴三味书屋纪念馆里,还摆着鲁迅当年用过的那张书桌,桌上那个刀刻的早字,还依稀可辨,它向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讲述着少年鲁迅的这段故事。

鲁迅先生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