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立宪背景

如题所述

晚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其历史背景复杂且深远。首先,国际环境对清政府产生了巨大压力。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然而,义和团运动在1900年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促使他们转向扶持清朝政权,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以维护其殖民利益。


国内形势的变化同样推动了预备立宪的进程。随着19世纪晚期中国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转型,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以及民主思潮的高涨日益突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力量日益壮大,君主立宪派也开始活跃,试图通过立宪获取权力。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和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意识到若不采取“革新”措施,统治将面临严重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清政府所谓的“善后之策”表现为双重手段:一方面,他们采取严峻的法律手段,镇压反动势力;另一方面,通过推行看似公平的政策,试图缓和矛盾,引导人民,削弱革命力量,同时拉拢立宪派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




扩展资料

晚清预备立宪实际上就是晚清政府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宪政(Constitutional Politics)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它源于古希腊文的“民主”(Democracy)一词,意为“人民的权力”。宪政最基本的要求是政府应受制于宪法以及公民权利的广泛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