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15
一、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重心展开了工作:
1、重视班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核心力量,努力建成良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带动班级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又是联系班级与课任教师、班主任的桥梁。因此,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我特别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实行了值日班长轮换制,让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从中体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要求,使之得到锻炼、培养,从而自觉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目前,我班的现有班委都是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都能够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班级的管理默默奉献。
2、狠抓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努力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全面地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规范内容,全体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了班级一日常规,建立了良好的奖惩与激励制度,督促学生认真实施。要在班级里创设出良好的行为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不良行为的机会,使这些行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对“后进生”勤指导、多鼓励,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
二、重视课堂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一理念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性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掘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我认为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1、新的教材观。教材并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指导老师教学的应该是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师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才具备了教“活书”的条件。由此,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包装”,使“教材”情趣化、生活化。
2、新的评价观。要变教师评价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对与错都由老师来评定,这种“唯师独尊”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权威,即便学生对了,只要与教师不同,他也会觉得还是老师的答案好一些,这样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如果我们在教学评价中多使用一些这样的话语:“你们说呢?”“你们认为怎样?”“大家评一评谁的方法好一些?”把评判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评价,这样得到的答案肯定会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益处。
三、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比如:学了《独坐敬亭山》,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李时珍》,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又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2个回答  2022-05-05

培养思维,发展逻辑性。学生逻辑性强弱与否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这里指的先天性是智力不全的学生那么逻辑性很强的学生也不是先天性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努力锻炼而来的。还有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任何知识任何东西,都需要有一定的基础。从实际生活的建筑来说,如果没有很牢固的地基,上面建得在好也不是一个好的建筑,记忆与人们的学习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记忆力强得学生学得东西就越快,那学生的成才过程记忆力变化的规律来说,心理告诉我们,人的生中,13岁以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13—20岁记忆力也不错。因此在这两个阶段让学生多学习一些多背诵一些,是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

第3个回答  2022-03-03
一、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重心展开了工作:
1、重视班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核心力量,努力建成良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带动班级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又是联系班级与课任教师、班主任的桥梁。因此,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我特别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实行了值日班长轮换制,让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从中体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要求,使之得到锻炼、培养,从而自觉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目前,我班的现有班委都是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都能够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班级的管理默默奉献。
2、狠抓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努力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全面地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规范内容,全体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了班级一日常规,建立了良好的奖惩与激励制度,督促学生认真实施。要在班级里创设出良好的行为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不良行为的机会,使这些行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对“后进生”勤指导、多鼓励,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
二、重视课堂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一理念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性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掘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我认为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1、新的教材观。教材并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指导老师教学的应该是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师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才具备了教“活书”的条件。由此,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包装”,使“教材”情趣化、生活化。
2、新的评价观。要变教师评价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对与错都由老师来评定,这种“唯师独尊”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权威,即便学生对了,只要与教师不同,他也会觉得还是老师的答案好一些,这样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如果我们在教学评价中多使用一些这样的话语:“你们说呢?”“你们认为怎样?”“大家评一评谁的方法好一些?”把评判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评价,这样得到的答案肯定会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益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01
一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随意性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前、小学低年级教师应高度重视,抓住时机正确引导。
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以培养其情感。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这才能触及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把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是积极创设各种良好的活动环境,以激发其动机,诱导其兴趣。班集体和学校的各种活动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所以学校要有良好的学风、校风。班级要有良好的班风和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氛围,要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和竞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闪光点”及其身上出现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
四是不断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以锻炼其顽强的意志。意志就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也即学生为之努力实现的某种目的。只有恰到好处,可望而又可即的目标才能培养其意志。
五是与发展智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形成坚强的性格,树立其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当学生对学习或其他方面有了一定的兴趣,并产生某种动机后,这时他的智力活动便充分开展起来了。同时非智力因素也积极参与,使其坚持到底,取得成功。性格与智力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的现象。
六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受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制约。首先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真、善、美是社会的主流,但社会仍存在着假,丑、恶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不能也不可能超越社会上假、丑、恶现象的污染,污秽、庸俗东西的侵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了解掌握纷杂的社会现象,弄清时弊,及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处理复杂的社会时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其次,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而每个家庭中各成员的文化素质,思想认识,行为规则,家庭的经济条件诸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手段各不相同,导致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的稳定程度也各不相同。面对非智力因素不良者,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及时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第5个回答  2022-02-10
1.学生的基础知识

学任何科目、任何东西都需要一定的基础。从实际生活建筑物中的房子来说,如果没有很牢固的地基,上层再建怎么好也不是一栋好的房子。记忆力与人们学习是有一定联系的,记忆力强的学生学的东西就越快,那学生的成长过程记忆力变化的规律来说,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13岁以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记住的东西往往终身不忘;13—20岁记忆力也相当不错,因此,在这两个阶段,让学生多背诵一些,是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从数学这科来看,光有较好的记忆力是不够的,想要记住数学中的概念、定理、规律必须得要理解透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理解的透彻记住的时间就 越长,有些将会一身都记住。例如: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在立方体图形认识的学习中都需要有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如果对他们的结构理解不透彻,学生很可能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混淆起来。在本章本节中本人做过了一些测验,后进生常常把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记成体积的计算公式,把体积的计算公式写成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为了学生好记、好区分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时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清晰,让学生理解表面是一定与面有关,而面是与以前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联系。在结构上长方体、正方体是如何构成的,顶点、棱、面的量是多少,位置等的特征。然后明确表面积一定与6个面有关,体积只与它们长、宽、高(棱长)有关。这样讲解时既能巩固旧知识,也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牢固基础知识 。

2、 发挥小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最新的东西学生十分喜爱,还有当学生自己发现的东西也非常好奇。他们将把全部的精神放在那些新颖的东西上去。

3、培养思维,发展逻辑性

学生逻辑性强弱与否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这里所谓的先天性只的是智力不全的部分学生,那么逻辑性很强的学生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培养而来的。就小学数学中的长方形和长方体来说,没有对长方形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