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减法怎么教孩子

20以内的减法怎么教孩子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
  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12开始倒数。
  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第二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前后关系:
  例如: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8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从5往前数,往后数,从
  11往前数,往后数。
  第三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7与8哪个大?12与4哪个大?
  第四步,让孩子学会念题。很多孩子会看题,但不会念题。孩子知道“+”、“-”的方式,
  却不知道读法。让孩子读出来是为了下一步计算时,告诉孩子:念到“加”时,就是
  把数往后数。念到“减”号的时侯就是往前数。
  第五步,教会孩子认识个位与十位,让孩子熟练地说出两位数中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
  例如:15,个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进行计算:
  1、数手指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
  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15后面
  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
  减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
  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是14,
  倒数2个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加就是5+2=7,十位与十位相加就是
  1,那么15+2=17
  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减就是5-2=3,十位与十位相减
  1-0=1,那么15-2=13。
  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数手指”只适合两个数中有一个是单数的加法算式,因为如果两个数都是双数,那么手指就不够用了;而“个、十位相加减法”虽难学些,但能适用于所有算式计算,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建议用“个、十位相加减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0
送李端(卢纶)
第2个回答  2017-11-20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是奉学校领导之命来和大家共同探讨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方法,因为我没有幼儿园教学的经验,也不了解幼儿园的教材和知识结构,仅仅就我对小学阶段退位减法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如有不当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计算减法时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比如:在二、三年级的百以内减法,万以内减法中,我们会告诉学生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一,百位不够减,向千位退一……,以此类推,通过知识的迁移再大数的减法学生也会算,其实每一数位上的计算最终还是要转化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见它的重要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孩子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基本上是化退位为不退位。从大的方面分有两种方法,“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字推理法又可以分为“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多减加补法”。

举例: 13-9=?
(1)“数数法”
孩子很可能从13个里一个一个地去减,减去9个后,还剩4个。这种算法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它的基础是孩子已经学会数20以内的数,有部分孩子会通过“数”的方法来实现“减”的目的。刚开始接触退位减时,可以允许孩子用这样数的方法,但是以后应该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习,体会到其他的算法更快更简便,计算时应该选择更优化的方法。
(2)“破十法”
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可以先把10减去9,剩下的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得到还剩4个。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会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减混合运算。破十法可以演化为“投机取巧法”,比如,9和1凑成十,那么十几减9时就拿个位上的数加1即可,8和2凑成十,那么十几减8时就拿个位上的数加上2即可,以此类推,这样的计算速度就会大大提高,但是这种投机取巧法有局限性,仅限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于20的退位减法就不适用了。
(3)“平十法”
也就是说,可以把13-9拆成一道以前学过的连减法来算,13先减去3,再减去6,得到还剩4个。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会计算10以内的减法、十几减几得十的减法、连减的运算。
(4)“想加算减法”
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9加几等于13,然后据此推出13减9就等于几。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会根据加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会求括号里的未知数,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果进位加法非常熟练,这种方法就会计算得很快,而且孩子的逆向思维得到了锻炼,对加减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地理解,一年级中上等的孩子用这种方法的比较多。
(5)“多减加补”也有可能孩子会把13减9想象成13减10,因为多减了1个,所以得到的数还要再加上1,即13-9=13-10+1=4。这也是一种很好很有创造力的方法,如果孩子提出这样的算法,应该给予表扬!
在这些算法中,第一种算法最容易,但是最费时间。第二、三种算法比第一种快多了,思维上了一个台阶,但却比第四种算法容易,就是需要两步计算,不过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想到的。第四种算法最省时,但也最难,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第五种算法,聪明的孩子会选用这样的方法,因为和整十数有关的加减法总是算起来比较简便的。在一年级我们主要引导、鼓励孩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退位减,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上面所讲的是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关于计算的思维过程。其实计算属于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不能强硬地要求孩子用哪种方法,允许算法多样化,尊重孩子的选择。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相比,他们的思维是不同的,但我们要逐步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特点正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比如说孩子刚开始数苹果,数小棒,就是借助于实物,这就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摆圆片、画圆点等操作来形成表象思维,最后到数字操作甚至心算口算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在一年级有的家长会问,老师为什么不让孩子数指头,孩子数指头可快了,数指头只是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而抽象思维没有得到发展。允许孩子有数实物、数指头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最终还是要脱离,抽象思维一旦形成,孩子的计算速度就会大大提高,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我们在学前班时学了一种方法不错,其实就是凑十法,但有个口诀“1和9钩钩手,2和8小手枪,3和7小夹子。。。。”还有啥“千万别忘了小妹妹”等回家我给你问问茵,看她还记得不,我有点记不清楚了,包括退位减又快又准确,用个位的小数加上大数的好朋友,变减为加,挺不错的。用竖式辅助理解,我觉得孩子掌握应该能快点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