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市场的面临的问题

如题所述

1.要充分重视国际经济与市场变化的挑战。
首先,生产资料是一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从国际经验看,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呈加速趋势,由美国到西欧、日本、东南亚以至中国,时间越来越短。目前中国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广阔的市场吸引国外资本,但是能源与原材料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已呈上升趋势,中国将面临着印度等一批新兴国家的挑战。如果人们不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转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加快流通体制改革,中国将很快失去自身的优势,世界制造中心地位转瞬即逝,新型工业化道路更趋艰难;
其次,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跨国流通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管理、信息方面的强大优势,快速抢滩中国市场,中国流通业面临严峻考验。沃尔玛现象说明,流通产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引领生产、调整结构、配置资源、促进消费、抵御风险的强大功能,流通企业正在逐步取得对制造商、供应商的支配地位。尤其是石油、钢铁等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战略资源的流通问题,解决不好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将始终处于低附加值的末端;
再次,中国生产资料参与国际竞争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将日益增多。中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贸易摩擦问题,大大影响中国贸易发展步伐。
2.通缩苗头不可轻视。
2005年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增幅出现明显回落,并从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反映出市场需求增势减弱的势头。生产资料价格属于先行指标,价格的持续走低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可能传导到最终消费品市场,并对居民消费价格产生影响,形成新的通缩。
3.部分资源性产品比价关系不合理。 成品油、水、电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滞后,价格水平与国际市场相比长期偏低。这种状况不利于经济发展、资源优化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偏低加剧了供求紧张的矛盾,也带来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上升的压力。
4.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形势有加速之势。 如钢铁、氧化铝、焦炭等部分生产资料商品已经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趋势,而部分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甚至煤炭也在向供大于求方向发展。由于这些产品相关的行业近两三年投资一直保持大幅增长,今年及至今后一定时期必然出现产能集中释放和产量持续增加,并带来市场价格持续下降、企业亏损增加、同业竞争加剧、银行呆坏账增加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5.市场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和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进入2006年,伊朗的核问题和尼日利亚局势动荡不安预示着国际石油市场仍将在动荡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