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成语是什么?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典故(颈联):刘备三顾茅庐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蜀相》中所含的成语典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典故(颈联):刘备三顾茅庐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
《蜀相》中所含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话描绘了历史上的典故,讲述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恳请他出山辅佐,诸葛亮最终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又辅佐刘禅,展现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忠诚的臣子之心。杜甫在《蜀相》中以此诗赞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鞠躬尽瘁的忠诚,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惋惜。《蜀相》中的“...
诗圣杜甫的 蜀相 包含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顾茅庐 出师未捷身先死 六出祁山
诗句中使用典故,有没有成语使诗句典雅含蓄的啊
杜甫《蜀相》老臣:诸葛亮 典故:三顾茅庐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
望什么啼什么的词语有哪些
“望帝啼鹃”这个典故最早源自于《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禅位子后,自亡去,化为杜鹃,啼声悲切。”这个故事通过杜鹃鸟的啼鸣,表达了杜宇内心的悲痛和不甘。“望帝啼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忠诚与悲痛。从这个成语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代...
话说诸葛亮 有关诸葛亮的对联,成语.典故,名言俗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假的)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也可以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焚香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典故,名言等都有哪些?
成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 。 典故:白帝托孤、挥泪斩马谡。 名言: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发明:用于军事求救信号的孔明灯;用于军事攻击的连弩(称其为诸葛连弩)。 后世人给他的评价: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说明诸葛亮是全面发展的,无人能及)...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典故和诗文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借东风,空城计,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错来之食描写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 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