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管制体系

不要写得特别复杂的,要可以看懂
只要官位名称,不用说具体是做什么的

.1宗人府
2三公
3三孤
4太子三师
5太子三少
6东宫
7内阁
8相关条目
宗人府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
宗人令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左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右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左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右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经历一人正五品宗人府经历司
三公
太师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太傅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太保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三孤
少师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少傅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少保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太子三师
太子太师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太傅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太保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三少
太子少师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
太子少傅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
太子少保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
东宫
太子宾客无定员正三品东宫大臣
内阁
中极殿大学士一人
建极殿大学士一人
文华殿大学士一人
武英殿大学士一人
文渊阁大学士一人
东阁大学士一人
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左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
右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
平章政事一人从一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
左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
右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
参知政事一人从二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
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左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右司
员外郎一人正六品中书省
都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检校一人正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检校
照磨一人从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照磨
管勾一人从七品中书省
参议一人正三品中书省参议府吴元年革参议府
参军一人从三品中书省
断事官一人从三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断事官
断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经历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知事一人正八品中书省
都镇抚一人正五品中书省都镇抚司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
考功郎一人正七品中书省考功所洪武元年革考功所
中书舍人十人从七品中书省旧名直省舍人
吏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吏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吏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文选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验封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稽勋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考功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吏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文选清吏司洪武三十一年增设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考功清吏司正统十一年增设
户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户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户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二人正五品户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四人正五品户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四川清吏司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云南清吏司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宣德以后主事七人正六品户部云南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湖广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陕西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福建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山东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贵州清吏司
照磨一人正八品户部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户部
提举一人正八品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举一人正九品户部宝钞提举司后革
典史一人未入流户部宝钞提举司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钞纸局
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钞纸局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印钞局后革
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印钞局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宝钞广惠库
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宝钞广惠库嘉靖中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广积库
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广积库嘉靖中革
典史一人未入流户部广积库嘉靖中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赃罚库
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赃罚库嘉靖中革,
大使五人正九品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
副使六人从九品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丁字库二人,嘉靖中革一人,并革乙字、戊字二库副使。
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广盈库
副使二人未入流户部广盈库嘉靖中革
大使二人正九品户部外承运库后革
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外承运库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承运库
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承运库嘉靖中革。行用库,
大使一人未入流户部行用库后革
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行用库后革
大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太仓银库
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太仓银库嘉靖中革御马仓,
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御马仓
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御马仓
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军储仓后革
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军储仓后革副使四人未入流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各副使一人
仓旧二人未入流户部东安门万历八年革一人。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大使一人未入流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隆庆六年革
副使一人未入流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隆庆六年革
礼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礼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礼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礼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礼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仪制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祠祭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主客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精膳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礼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
主事二人正六品礼部仪制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祠祭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主客清吏司
大使一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
副使二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万历九年革一人
兵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兵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兵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兵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兵部司务厅
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武选清吏司
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职方清吏司
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车驾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兵部武库清吏司万历九年并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武选清吏司后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武库清吏司后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职方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兵部
主事三人正六品兵部武选清吏司
主事四人正六品职方武选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兵部车驾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兵部武库清吏司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兵部会同馆
副使二人从九品兵部会同馆
大使一人未入流兵部大通关
副使一人未入流兵部大通关
刑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刑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刑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刑部其属
司务一人从九品刑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刑部
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湖广清吏司万历中革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陕西清吏司万历中革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广东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山东清吏司万历中革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福建清吏司万历中革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广西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贵州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云南清吏司
照磨一人正八品刑部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刑部
司狱六人从九品刑部司狱司
工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工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工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郎中五人正五品工部都水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屯田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
员外郎二人从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
主事五人正六品工部都水清吏司
主事三人正六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工部屯田清吏司
所正一人正七品工部营缮所
所副二人正八品工部营缮所
所丞二人正九品工部营缮所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文思院
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文思院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皮作局
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皮作局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鞍辔局隆庆元年革
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鞍辔局隆庆元年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宝源局
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宝源局嘉靖间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颜料局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军器局
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军器局后革一人
大使一人从九品工部节慎库嘉靖八年设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织染所
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织染所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杂造局
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杂造局
大使各一人未入流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副使各一人未入流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大通关提举司,
提举一人正八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万历二年革。
副提举二人正九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后革
典史一人未入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后革
大使一人从九品工部柴炭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工部柴炭司
都察院
左都御史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
右都御史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
左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
左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
经历一人正六品都察院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都察院
司务二人从九品都察院司务厅
照磨一人正八品都察院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都察院
司狱一人从九品都察院司狱
监察御史一百十人正七品都察院
通政使司
通政使一人正三品通政使司
左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
右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
誊黄右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
左参议一人正五品通政使司
右参议一人正五品通政使司
经历一人正七品通政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八品通政使司
大理寺
卿一人正三品
左少卿一人正四品大理寺
右少卿一人正四品大理寺
左寺丞一人正五品大理寺
右寺丞一人正五品大理寺
司务二人从九品大理寺司务厅。
寺正一人正六品大理寺左寺
寺正一人正六品大理寺右寺
寺副一人从六品大理寺左寺
寺副一人从六品大理寺右寺后革
评事四人正七品大理寺
詹事府
詹事一人正三品詹事府
少詹事二人正四品詹事府
府丞二人正六品詹事府
主簿一人从七品詹事府主簿厅
录事二人正九品詹事府
通事舍人二人从九品詹事府
大学士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庶子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谕德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中允二人正六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赞善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直郎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清纪郎一人从八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谏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左春坊
大学士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庶子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谕德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中允二人正六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赞善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直郎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清纪郎一人从八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谏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右春坊
洗马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司经局
校书二人正九品詹事府司经局
正字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司经局
翰林院
学士一人,正五品翰林院
侍读学士二人从五品翰林院
侍讲学士二人从五品翰林院
侍读二人正六品翰林院
侍讲二人正六品翰林院
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翰林院
典籍二人从八品翰林院
侍书二人正九品翰林院
待诏六人从九品翰林院
孔目一人未入流翰林院
史官修撰无定员从六品翰林院
编修无定员正七品翰林院
检讨无定员从七品翰林院
庶吉士无定员未入流翰林院
国子监
祭酒一人从四品国子监
司业一人正六品国子监
监丞一人正八品国子监绳愆厅
五经博士五人从八品国子监博士厅
助教十五人从八品国子监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
学正十人正九品国子监
学录七人从九品国子监
典簿一人从八品国子监典簿厅
典籍一人从九品国子监典籍厅
掌馔二人未入流国子监掌馔厅
衍圣公正二品孔氏世袭
教授从九品教授司孔、颜、曾、孟四氏
太常寺
卿一人正三品太常寺
少卿二人正四品太常寺
寺丞二人正六品太常寺
典簿二人正七品太常寺典簿厅
博士二人正八品太常寺
协律郎五人正八品太常寺
赞礼郎三十一人正九品太常寺
司乐三十四人从九品太常寺
奉祀一人从七品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一人
祀丞二人从八品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二人
吏目一人从九品太常寺牺牲所
提督四夷馆
少卿一人正四品提督四夷馆
光禄寺
卿一人从三品光禄寺
少卿二人正五品光禄寺
寺丞二人从六品光禄寺,
典簿二人从七品光禄寺典簿厅
录事一人从八品光禄寺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
署正一人从六品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
署丞四人从七品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监事四人从八品光禄寺
大使一人从九品光禄寺司牲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光禄寺司牲司后革
大使一人从九品光禄寺司牧局嘉靖七年革。
大使一人未入流光禄寺银库
太仆寺
卿一人从三品太仆寺
少卿三人正四品太仆寺
寺丞四人正六品太仆寺
主簿一人从七品太仆寺主簿厅
大使一人未入流太仆寺常盈库
监正一人正九品太仆寺牧监后革
监副一人从九品太仆寺牧监后革
录事一人未入流太仆寺牧监后革
群长一人未入流太仆寺群后革
鸿胪寺
卿一人正四品鸿胪寺
左少卿一人从五品鸿胪寺
右少卿一人从五品鸿胪寺
左寺丞一人从六品鸿胪寺
右寺丞一人从六品鸿胪寺
主簿一人从八品鸿胪寺主簿厅
署丞一人正九品鸿胪寺司仪署
署丞一人正九品鸿胪寺司宾署
鸣赞九人从九品鸿胪寺
序班四十八人从九品鸿胪寺
尚宝司
卿一人正五品尚宝司
少卿一人从五品尚宝司
司丞三人正六品尚宝司
六科
吏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吏科
户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户科
礼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礼科
兵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兵科
刑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刑科
工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工科
吏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吏科
吏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吏科
户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户科
户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户科
礼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礼科
礼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礼科
兵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兵科
兵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兵科
刑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刑科
刑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刑科
工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工科
工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工科
给事中四人从七品吏科
给事中六人从七品礼科
给事中八人从七品户科
给事中十人从七品兵科
给事中八人从七品刑科
给事中四人从七品工科
中书科
中书舍人二十人从七品中书科
行人司
司正一人正七品行人司
左司副一人从七品行人司
右司副一人从七品行人司
行人三十七人正八品行人司
钦天监
监正一人正五品钦天监
监副二人正六品钦天监其属,主簿厅,
主簿一人正八品钦天监主簿厅春、夏、中、秋、冬
官正五人正六品春、夏、中、秋、冬各一人
五官灵台郎四人从七品钦天监
五官保章正一人正八品钦天监
五官挈壶正一人从八品钦天监
五官监候二人正九品钦天监
五官司历二人正九品钦天监
五官司晨二人从九品钦天监
漏刻博士一人从九品钦天监
太医院
院使一人正五品太医院
院判二人正六品太医院
御医十人正八品太医院
大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生药库
副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生药库
大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惠民药局
副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惠民药局
上林苑监
左监正一人正五品上林苑监
右监正一人正五品上林苑监
左监副一人正六品上林苑监
右监副一人正六品上林苑监
左监丞一人正七品上林苑监
右监丞一人正七品上林苑监
典簿一人正九品上林苑监典簿厅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
典署一人正七品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
署丞一人正八品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
录事一人正九品上林苑监
五城兵马指挥司
指挥各一人正六品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副指挥各四人正七品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吏目各一人未入流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顺天府
府尹一人正三品顺天府
府丞一人正四品顺天府
治中一人正五品顺天府
通判三人正六品顺天府
推官一人从六品顺天府
儒学教授一人从九品顺天府
训导一人未入流顺天府
经历一人从七品顺天府经历司
知事一人从八品顺天府
照磨一人从九品顺天府照磨所
检校一人未入流顺天府
武学
教授一人从九品京卫武学
训导一人未入流武学
僧录司
左善世一人正六品僧录司
右善世一人正六品僧录司
左阐教一人从六品僧录司
右阐教一人从六品僧录司
左讲经一人正八品僧录司
右讲经一人正八品僧录司
左觉义一人从八品僧录司
右觉义一人从八品僧录司
导录司
左正一一人正六品导录司
右正一一人正六品导录司
左演法一人从六品导录司
右演法一人从六品导录司
左至灵一人正八品导录司
右至灵一人正八品导录司
左玄义一人从八品导录司
右玄义一人从八品导录司
神乐观提点一人正六品导录司
知观一人从八品导录司嘉靖中革
龙虎山正一真人一人正二品导录司
阁皂山灵官一人正八品导录司
三茅山灵官一人正八品导录司
教坊司
奉銮一人正九品教坊司
左韶舞一人从九品教坊司
右韶舞一人从九品教坊司
左司乐一人从九品教坊司
右司乐一人从九品教坊司
王府长史司
左长史一人正五品王府长史司
右长史一人正五品王府长史司
典簿一人正九品王府长史司
审理正一人正六品王府长史司审理所
副一人正七品王府长史司审理所
典膳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典膳所
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典膳所
奉祠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典乐一人正九品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典宝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典宝所
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典宝所
纪善二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纪善所
良医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良医所
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良医所
典仪正一人正九品王府长史司典仪所
副一人从九品王府长史司典仪所
工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工正所
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工正所以上各所副官,嘉靖四十四年并革。
伴读一人从九品王府长史司
教授无定员从九品王府长史司
引礼舍二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
仓大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
库大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仓、库副使后俱革。
郡王府
教授一人从九品郡王府
典膳一人正八品郡王府
镇国将军府
教授一人从九品镇国将军府
承宣布政使司
左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经历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
照磨一人从八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理问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司狱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司狱司
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
大使各一人从九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副使各一人未入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提刑按察使司
按察使一人正三品提刑按察使司
副使一人正四品提刑按察使司
佥事无定员正五品提刑按察使司
经历一人正七品提刑按察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八品提刑按察使司
照磨一人正九品提刑按察使司照磨所
检校一人从九品提刑按察使司
司狱一人从九品提刑按察使司司狱司
行太仆寺
卿一人从三品行太仆寺
少卿一人正四品行太仆寺
寺丞无定员正六品行太仆寺
主簿一人从七品行太仆寺
苑马寺
卿一人从三品苑马寺
少卿一人正四品苑马寺
寺丞无定员正六品苑马寺
主簿一人从七品苑马寺
监正一人正九品苑马寺牧监
监副一人从九品苑马寺牧监
录事一人未入流苑马寺牧监
圉长一人从九品苑马寺各苑
都转运盐使司
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都转运盐使司
同知一人从四品都转运盐使司
副使一人从五品都转运盐使司
判官无定员从六品都转运盐使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都转运盐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从八品都转运盐使司
盐课提举司
提举一人从五品盐课提举司
同提举一人从六品盐课提举司
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盐课提举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盐课提举司
库大使一人未入流盐课提举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盐课提举司
市舶提举司
提举一人从五品市舶提举司
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市舶提举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市舶提举司
各总督
各省巡抚府
知府一人正四品府
同知无定员正五品府
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府
推官一人正七品府
经历一人正八品府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九品府
照磨一人从九品府照磨所
检校一人未入流府
司狱一人未入流府司狱司

知州一人从五品州
同知无定员从六品州
判官无定员从七品州
吏目一人从九品州

知县一人正七品县
县丞一人正八品县
主簿一人正九品县
典史一人未入流县
巡检司
巡检从九品巡检司
副巡检从九品巡检司
五军都督府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属
左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
右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
都督同知无定员从一品都督府
都督佥事无定员正二品都督府
经历一人从五品都督府经历司
都事一人从七品都督府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京卫指挥使司
镇抚二人从五品京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京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八品京卫指挥使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京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一人未入流京卫指挥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京卫指挥使司
王府仪卫司
仪卫正一人正五品王府仪卫司
仪卫副二人从五品王府仪卫司
典仗六人正六品王府仪卫司
留守司
正留守一人正二品留守司
副留守一人正三品留守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留守司
经历一人正六品留守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
断事一人正六品留守司断事司
副断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断事司
吏目一人未入流留守司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都指挥使司
经历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
断事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副断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吏目一人未入流都指挥使司
司狱一人从九品都指挥使司司狱司
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指挥使司
镇抚二人从五品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八品卫指挥使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一人未入流卫指挥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卫指挥使司

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千户所
副千户二人从五品千户所
镇抚二人从六品千户所
百户十人正六品千户所
土官
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宣慰使司
同知一人正四品宣慰使司
副使一人从四品宣慰使司
佥事一人正五品宣慰使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宣慰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八品宣慰使司
宣抚司
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宣抚司
同知一人正五品宣抚司
副使一人从五品宣抚司
佥事一人正六品宣抚司
经历一人从八品宣抚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九品宣抚司
照磨一人从九品宣抚司
安抚司
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安抚司
同知一人正六品安抚司
副使一人从六品安抚司
佥事一人正七品安抚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安抚司
招讨司
招讨使一人从五品招讨司
副招讨一人正六品招讨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招讨司
长官司
长官一人正六品长官司
副长官一人从七品长官司
吏目一人未入流长官司

公无定员超品一等爵
侯无定员超品二等爵
伯无定员超品三等爵
驸马都尉无定员超品位在伯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3
明朝行政区划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8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明代一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区设置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实际控制为当地宗教首领八大法王分辖各政教中心的寺院,还有各诸侯家属封地),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以上均属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如正统年间和山西河南巡抚。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如北直隶有顺天巡抚(驻遵化)、保定巡抚(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今河北宣化,一度兼领山西大同府)三巡抚;南直隶有两巡抚:应天巡抚(驻苏州府,今江苏苏州)、凤阳巡抚(驻淮安府,今江苏淮安楚州)。有的在几省交界处设置一巡抚,如南赣韶汀巡抚就越江西、广东、福建三省。
  明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大体符合山川形便之处,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南直隶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个地区。而嘉兴、湖州、杭州三个太湖流域的府却被划入浙江省,与同为太湖流域的苏州府分离。而河南省也占据了局部的黄河以北土地。贵州省呈现中间窄两边宽的蝴蝶状。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而根据《明史·兵志二》记载,明有卫493,所359。此外,明还设置了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明代并改元的路为府,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去宰相一职,并规定子孙不得复立。秦、汉以降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在世界政治史上只有路易十四时期的“朕即国家”可以类比。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相当于今日总统府秘书长的职务,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的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但内阁大臣与皇帝沟通,全赖司礼监(宦官)。由是开启明朝宦官专政之大门。为了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明太祖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又设立东厂,明宪宗再设西厂,合称“厂卫”,由宦官统领,终明朝一代,宦官和内阁的斗争都未停止。
  明朝是真正完全控制朝政皇帝的只有洪武永乐和崇祯三代,但是尽管如此,有明一朝却能有276年的国祚,与秦、隋两朝二世而亡,不可同日而语。其关键点就在于皇权的扩大加上内阁优良的缓冲机制,正统以后的明朝,呈现出君主专制则衰落,内阁掌权则复兴的特点。
主要机构六部
  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主管文官升迁)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主管祭祀大典)与工部(主管公共建设)地位较低。
监察机构
  在洪武十三年前,明朝还沿袭元的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台,有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洪武十三年后,朱元璋废御史台。两年之后,朱元璋设立新的监察机构—都察院。都察院下面设立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国各省,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范围大体为一省。但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到明末,监察御史分为十三道,共有一百一十人。
六科 明朝开始只设了给事中。到洪武廿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他们可以不赞成皇帝的意旨。而该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改善朝政作用。
五寺 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和鸿胪寺。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也是九卿之一。其余四个寺的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太仆寺管理马匹;光禄寺负责寿宴;鸿胪寺负责接待外宾。
内阁 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亲理政务,一度深感疲惫,于是设立四辅制度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洪武十七年后被废。之后朱元璋请来几位翰林学士帮忙辅佐,这些翰林学士的官职被命为“内阁大学士”。这也就是所谓的内阁机构。
厂卫机构
  明朝主要的情报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 锦衣卫设立于洪武十五年,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直接对皇上负责,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权利。在东厂设立后,锦衣卫权力受到削弱。东厂成立于永乐十八年,是明成祖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而成立。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北。东厂的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东厂在设立之初,就由宦官担任提督,后来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 内厂设置于武宗时期,首领为宦官刘谨,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其它机构三公
  包括太师、太傅、太保。这些官职都是虚弦。他们名为辅导太子,但实际上辅导太子的机构是詹事府。詹事府下设两坊、一局、一厅。此外还有太医院。太医院附属有生药库和惠民药局。而翰林院远较太医院重要。翰林院首长则是翰林学士。
诸司 指不属于各部院的司。主要指通政司和行人司。通政司负责传递公文,公告周知。行人司负责到地方上颁诏谕及赴外国作使臣。
外三监
  包括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钦天监负责观测星象。国子监是教育机构,有祭酒一人,司业一人,监丞一人,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学正十人,学录七人,典簿一人,典籍一人,典馔两人。上林苑监负责掌管皇帝的御花园,畜牧场与菜圃。
内十二监
  为宦官衙门。事实上只有在这些衙门工作的宦官才是太监。包括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以司礼监最为重要,监内的提督太监主管宫内一切宦官礼仪刑名。而秉笔太监在宦官极端专权时竟代替皇帝批公文。此外还设有四个司(惜薪、钟鼓、宝钞、混堂),八个局(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合为内官廿四衙门。宫女也有六个局(尚宫、尚仪、尚食、尚寝、尚功等),每个局下设四个司。
第2个回答  2011-11-08
明朝官制的特点是:   一、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发展到了高峰。明朝自洪武后,不设宰相,取消中书省,皇帝直接统领六部,事权至为集中。   二、设内阁,为皇帝辅助、办事机构。   三、中枢组织系统比宋、元简化;六部九卿系统较清,职责较明。   四、地方官制比唐、宋、元简明,惟道的设置较杂,至清不改。   五、在贵州建行省,加强了这一地区的管理。   六、采用土官制度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即以本族上层领袖为土官(即土司),可世袭。
编辑本段附录
文散阶
  明之文散阶有四十二阶,以历考为差: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武散阶
  明之武散阶三十阶: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文勋
  文勋十级: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正治上卿,从二品正治卿;   正三品资治尹,从三品资治少尹;   正四品赞治尹,从四品赞治少尹;   正五品修正庶尹,从五品协正庶尹。
武勋
  武勋六品十二阶: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   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   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   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
第3个回答  2011-11-08
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利。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