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代的内阁制和晋国“六卿专政”会如出一辙?

如题所述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朋友,可能会对明朝皇帝们那些高明的帝王之术拍案叫绝。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明朝有位皇帝——嘉靖帝,40多年不用上朝,却把一班内阁大臣们搞得神魂颠倒,将他们玩弄于鼓掌之间。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得靠明朝的内阁制。

明朝的皇帝不放心丞相,就把丞相罢免了;他们又不放心六部,然后设立了内阁;后来他们谁的不相信,于是建立了东西厂。我们今天不说其它,我们就说内阁。

内阁最初只是皇帝的顾问团,慢慢的,由于它直接参与和制定重大决策,于是成为了实际的发号施令机构,凌驾于六部之上。实际上,这也是皇帝要达到的目的。

内阁虽然压制了六部,但它的权力增大和人事变动,又对皇帝构成了新的威胁。在皇帝眼中,除了自己,谁都不可以信赖。于是皇帝又得想办法压制内阁的权力。

不可能再设一个小内阁吧?于是皇帝想了两个办法。

一、用自己身边的太监去压制内阁。

二、启用不同派系的内阁成员,来平衡内阁的权力,避免一家独大。权力失衡,是皇帝最不想看到的,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严嵩、徐阶、张居正他们之间的互相争斗。


这个办法固然不错,但仔细看历史,你会发现:原来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有人用这种方法了。那就是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专政”。

六卿专政是怎么回事儿呢?

就是在晋国内,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出现了几大家族势力(后来演变为六家)。他们的权力很大,但又是晋国国君不得不倚重的重要力量,谁要动了这些力量,晋国可能就会陷入内乱。所以历代晋君都不敢动这一块,而是利用他们之间的利益纠葛,来慢慢的削弱他们,保住自己的主导权。

有不怕事的曾经去挑战过卿大夫的势力,可惜身败名裂,那就是晋厉公。

那么聪明的晋君是怎样去平衡卿大夫的势力的呢?

他们通过增减军队建制和调整卿士顺序来压制众卿的权力。

1、晋国一会儿设六军,一会儿设四军,一会儿设三军,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整各卿的军权,避免他们长期把持同一军队,形成稳固的军事集团(岳飞不是因此而遭殃的吗?)。

2、晋国众卿是排了顺序的,正卿最大,但晋君不会让一家在正卿位置上做很久,过几年就会让他下课,然后由另一家轮流来做。而且人选主要由晋君来确定,这样就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一招很奏效,晋国因此在这种体制下存活了100多年。而且把最初的10多家卿大夫最终搞到只剩4家(智、韩、赵、魏)。

想不到,2000年前的东西,居然用到2000年后仍然管用,这说明什么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