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直都是皇帝专治制度,皇帝就是天下最高的统治者,所有的事务实行处理都要遵从皇帝的旨意,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每一代的统治者都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到了明朝时期,统治者们废除了原先的丞相制度,建立了内阁,借用内阁来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得明朝皇权的集中膨胀到了一个新高度。



一、内阁形成的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初期,明朝实行的依然是元朝时的制度,在中央朝廷设立中书省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丞相分左右两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并制约对方;对下设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统辖朝廷其他事务。

但是从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秦朝开始,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就已经开始,到了明朝,这种矛盾已经深化到了极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更好的把握对国家政务的控制权,决心对丞相制度开刀。在建国第三年时,朱元璋以整治贪污的罪名诛杀了朝廷重臣左相杨宪,杨宪死后的第二年,开国功臣时任中书省左相的李善长也迫于朝廷压力致仕回乡。

到了1376年,朱元璋更是将行中书省改成了布政司,试图用此种方式来来分散和削弱地方的势力。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六部不必再向中书省上奏国家各项事务,彻底的切断了中书省和六部之间的联系。



自明朝开国以来十一年朱元璋所做的各项准备基本已经将中书省从国家政务处理中剥离了出来。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了左相胡惟庸,并下令全国废除中书省制度,从此不再设立丞相。中书省与丞相所负责的各项政务分给六部处理,六部直接对皇上负责,代替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各项事务。自此,沿袭了中国封建王朝数千年的丞相制度终于被废除,中央权利由皇帝一人独揽。

二、内阁的发展历程
丞相制度的废除虽然让皇权高度膨胀,统治者可以独揽大权,但是与之而来的也是出现大量的政务问题需要皇帝出面处理,之前有丞相协助,现在的皇帝则要独自处理,日理万机。政务的繁多让皇帝疲惫不堪,这种时候,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辅助机构自然应运而生。

朱元璋在位时为了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政务,他设立了辅政官员来帮助自己。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辅官制度渐渐被废除,辅政官员一家独大形成辅政规模,但是到了洪武后期,辅政官员的作用也由于翰林学士的参政慢慢淡化。

到了明成祖时期,辅政官员逐渐得到重用,朱棣让杨荣、湖广等人进入内阁并参与政务的议论处理,这时的内阁已经慢慢拥有了议政论道的权力。到了宣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明朝的政治制度:其中央的最高权力在皇帝,后来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内阁的作用只是顾问,六部的权力也比较弱。但是这只是明太祖创立这套体制的初衷,并只在洪武和永乐两个朝代执行过。整个明朝,后来的满清政治制度非常接近此种制度。

到了仁宣(仁宣之治)之后,因为当时明朝文官治国的思想开始逐渐浓厚,具体的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监察机构和特务机构,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在地方设立三司,加强地方管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