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看人下菜,借情造势?

如题所述

李宗吾认为,成功者是需要一定的手腕的。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厚黑者需要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来调整和运用自身的手腕和厚黑技巧击败自己的对手,收获最后的成功。

感情投资,本小利大

李宗吾认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人都有被爱的需要,同时又都会有仁慈心和同情心。不管是什么人都有一个基本的共性,就是喜欢听好听的,喜欢别人顺着自己。因此,针对他人这种人性的需要而进行投资,可以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厚黑处世的原则中,学会奉承别人是相当重要的。比如你身边的朋友买了一件新衣服,你告诉他说:“你穿这件衣服真好看!”虽然对方可能知道你的话只是恭维之词,但也一定十分欢喜。

常言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拍马屁同样是一种功夫,没有随机应变的本领,没有了解对方内心的本事,拍马屁说不定会打着马脚,招来不利于自己的祸事。

商朝时期,商纣王的祖父文丁和父亲帝乙,将周文王姬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都曾千方百计要除掉他。文丁为王之时,周邦只是商朝手下的一个小国,姬昌的父亲季历是其统治者。

季历治理有方,以西岐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征服了周围众多的小国家,使他们全部都臣服于商朝,成为商朝的附属国。季历的能力让文丁起了疑心,他暗地里认为:这些西部小国虽然成了商朝的属国诸侯,但他们首先是季历的周邦领土,等于扩大了季历的地盘,补充了季历的钱粮和兵力。长此以往,季历将来肯定会不甘其位,叛离商朝,成为殷商的心腹大患。因此,文丁找了一个借口,杀了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继承了他的西伯侯之位,成为周地的新主。

天命循环,谋害季历的殷商国王文丁也很快遭到了上天的报应,在位几年后就病死了。

文丁死后由他的儿子帝乙即位。帝乙准备组织强大的兵力来攻占周邦,此时整个商朝属下有诸侯一千八百多个,而周邦自己的力量顶多抵得5个小国的势力,双方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西伯侯姬昌深知自己的实力和商朝相去甚远,根本不堪一击,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了一条“奉承上意,溜须拍马”的计策,以保全自己。

帝乙有一个妹妹名叫亮丽公主。这公主名字听上去悦耳,实际上却是一个丑八怪。因为相貌实在是太难看,所以已经过了20岁还没嫁出去。在当时,女子13岁就可以出嫁,到二十多岁还嫁不出去,已经是老姑婆了。

西伯侯姬昌探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派出自己的心腹散宜生带许多聘礼到商朝殷都去求婚。散宜生是有名的说客,能把事情说得天花乱坠,他不但对帝乙大肆“奉承拍马”一番,并且还公开宣称西伯侯姬昌欲娶亮丽公主为妃子,这件事一下子便在殷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散宜生在朝堂之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对帝乙说:“父死,长兄为父,大王妹亮丽公主能得君王陛下为长兄,乃是她的福气所在。如今西伯侯到了大婚之年,愿娶亮丽公主为妻。君王定当为她做主,答应她与西伯侯的婚事,以保亮丽公主一生福寿绵长,以使妹婿西伯侯的周邦永远忠于殷商本国。”

与此同时,散宜生还对亮丽公主本人也发动了“奉承拍马”的煽情说合,因为亮丽公主本是丑女,散宜生就避开公主本身的容貌不谈,转而说她嫁给西伯侯定能带给商、周两国以无穷福祉。散宜生对亮丽公主说:“化干戈为玉帛的最好途径,莫过于连理和亲。公主嫁到我周国西岐去,必将使整个西部地区臣服于商朝,永修姻亲和睦。西伯侯和西岐的人民诚心以待公主的大驾。”

另外,散宜生对商朝的文武大臣们同样展开了“奉承拍马”的凌厉攻势,对他们说:“诸位都是上国君王的臣工,定然知道上国的国土安宁和社稷巩固即是诸位的前途命运所在,所以必将促成西伯侯与亮丽公主的和美联姻。”

这使帝乙再没有推脱拒绝的理由。

在李宗吾看来,散宜生的这次“留须拍马”的确是“本小利大”的典范。自从姬昌娶了帝乙的妹妹亮丽公主之后,商朝在帝乙统治下的20年时间中,再也没有对周国发动战争,并且相互关系也很好。姬昌借此赢得了积聚力量的大好环境,为武王日后起兵伐纣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宗吾认为,这就是溜须拍马带来的良好效果。

厚黑处世时,“虚情假意”地留须拍马目的何在?说到底是为了追求回报。因为,既然是投资,就要有回报,最好的结果当然就是小本赚大利了。

以变应变,上乘变术

俗话说: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在厚黑处世中,过分刚直的人无法立身,而趋炎附势的人却官运亨通,这就是厚黑的应变之术。

李宗吾认为,如果你想做一个仁人志士,那么恪守信念、宁死不屈的处世方式未尝不可;如果你是一个政治家,那么你就必须懂得以变应变的厚黑原则。前者是做人,后者是做事。做人无妨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做事,就必须要十分小心,谨慎应变,否则就可能会被一些权力争斗所殃及。

汉朝的开国功臣陈平,就凭借着这样的应变之术避免了一场灾祸。

公元前196年,刘邦在平定英布的叛乱中受伤,回到长安后就一病不起。这时,北方的燕王卢绾又公开反叛,刘邦便让樊哙领兵讨伐。

樊哙领兵离开长安后,一些和樊哙不和的人就乘机向汉高祖进谗言,声称樊哙是吕后的党羽。一旦刘邦去世,樊哙就会举兵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些人。刘邦听到这些谣言之后勃然大怒,大骂道:“樊哙这个小子,居然敢对我怀有二心!”于是马上命令陈平乘车送绛侯周勃去替代樊哙统帅军队,还要求追到樊哙之后,在军中就将其正法。

在追击的路上,陈平就和周勃商议说:“樊哙是皇上的老臣了,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关系众多,皇上对他素来倚重,同时又和吕后有亲。这次皇上生病动怒,听信了别人的谗言,这才要杀他。万一将来皇上一后悔,只恐怕你我二人难免要受责怪,即使皇上不怪我们,吕后也会因为此事而迁怒于你我。我们不能亲手杀他,不如把他装在囚车里送回长安,如何处置,由皇上自己来定夺。”

二人计议已定,就在樊哙军的外围设了一个祭坛,并且宣读了皇帝的诏书。读完之后,他们就把樊哙捆绑起来装进了囚车,由陈平负责押回。

陈平在回长安的途中就听说刘邦死了,陈平知道吕后一定会担心樊哙的安全,于是先行乘车赶回,向吕后汇报了整件事情。吕后此刻正如坐针毡,担心樊哙的生死,听说了事情之后,对陈平大加赞许。陈平凭借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回旋处世的手法,在吕氏专权的时代做到了丞相的位置。

我们在职场也应当如此。上司也是人,也会有感情用事、一时冲动的时候。一旦过后他后悔了,也许不会责怪你,但起码内心会对你产生反感,认为你不具备一个合格下属的资格。就好像陈平的处境一样,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下,我们更加要深思熟虑、随机应变,不能只是一味忠实地执行上司的命令,一定要在内心中权衡利弊、计较得失,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处理事情,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在李宗吾看来,即使奉行“皇命”也要随机应变,看具体情况行事,否则,不折不扣地执行起来,反倒可能性命不保。

厚黑处世者往往在位低时能够保持一份谨慎之心和应变之力,然而一旦成为高位上的领袖人物,就往往丧失了变通和屈伸的意识。应变之术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对曲直的把握。如果你不能够掌握其中的度,那么你就很可能成为权术的牺牲品。

唐朝开元年间,李林甫、裴耀卿、张九龄同为朝廷重臣,被玄宗视为肱股。张九龄位居宰相之职,以直言敢谏著称,虽然获得了朝廷和玄宗的信任,但也遭到了李林甫等奸佞小人的嫉恨。

李林甫为了排挤张九龄,就对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极尽谄媚。一次,武惠妃与太子之间发生了矛盾,李林甫就教唆她在玄宗面前诬陷太子私结党羽,求玄宗将太子废掉。玄宗被武惠妃的提议说动了心,就到朝廷上讨论这件事。谁知张九龄坚决不同意,并力陈利害,表示因一个女人之言就废太子,实非圣君之所为。玄宗听了非常不悦。李林甫乘机向玄宗进谗言,说张九龄实际上和太子是一党,故有此谏。自此,玄宗对张九龄心存芥蒂。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玄宗想加封牛仙客为幽国公。张九龄认为此人并无大功,不宜封此重爵,便相约李林甫一同去诤谏。李林甫当面表示同意,但到了玄宗面前,他却默然不语。玄宗仍坚持封牛仙客,张九龄则坚持己见,和玄宗闹得很僵。李林甫又寻找机会告诉玄宗说:“张九龄固谏逼上,有大不敬之罪,他处处与皇上作对,不过谋图树立太子党群,为自己留条后路而已。”

玄宗听完大怒:“张九龄竞怀此不臣之心,莫非是想让我早死吗?”当即令李林甫代拟诏书,将张九龄贬官外放。

李林甫心中欢喜,但表面上仍说:“张九龄固谏之后,皇上即把他贬斥外放,显得皇上没有气量,皇上不可动怒。”玄宗觉得有理,便不再坚持。但玄宗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终于找个机会罢去了张九龄的宰相之职,而李林甫则成了接任这一职位的不二人选。

张九龄和李林甫同朝为官,却有着不同的下场和命运。可见,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官场,掌握好曲直之间的度,你才能够在斗争的漩涡中明哲保身,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李宗吾认为,一个懂得曲直之术、应变之道的人,才能够在官场和职场中成就一番事业。

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厚黑者应当学会审察和分析你的形势,判断你的上司,以便于做出最佳选择。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真正的才俊之士应当懂得时务,了解局势,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叔孙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厚黑大师,被称为“圣人”。他先后侍奉了四位君主,但无论在哪位君主的手下,他都能够得到褒奖,足见他处世手法之高明。可见,“识时务、知权变”是成为“圣人”的必备条件。

秦始皇时期,叔孙通因有文才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被授以博士的头衔。然而后来秦始皇听信法家学说,焚书坑儒,坑的就是些有博士头衔的人。当时被坑的人数多达四百多,而叔孙通居然能够毫发无伤地逃脱这场浩劫,可见其厚黑功力有多深厚。

秦二世在位时,反抗秦朝暴政的斗争接连不断,秦二世因此招来一帮博士儒生商议对策,很多人都认为这些起义就是造反,而造反是死罪,应当予以剿灭。

然而叔孙通却说:“现在天下一家,郡县的城墙、关卡早已摧毁,兵器也早已收缴,天下安宁,不应当再动武。而且现在秦上有明君,下有严令,官吏们都恪尽职守,百姓都心向朝廷,怎么会有人造反?南方那些戍卒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偷窃之举,何足挂齿,当地官员早已将他们拘捕杀戮,哪里用得着陛下为此而操心呢?”

一席话说得秦二世眉开眼笑。结果,那些坚持派兵镇压的博士们都被送进了监狱,而叔孙通却得到了秦二世的赏赐,并且加官晋爵。然而此时的叔孙通已经清楚地察觉到了秦国的灭亡乃是大势所趋,因此他当夜便逃出咸阳,投奔陈胜、吴广的队伍去了。

陈胜、吴广失败以后,他先后又归顺过项梁、义帝、项羽,都能够左右逢源,受到重视。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后,他又投降了刘邦。

叔孙通知道刘邦是个流氓无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儒生,他就脱掉了自己儒生的服装,特意换上一身刘邦故乡通行的短衣短衫。他的这一做法果然收到了效果,刘邦不仅对他刮目相看,还将他奉为上宾。

刘邦建立汉王朝当上皇帝后,那些故旧部下全然不懂得君臣之间的礼节,见了刘邦,仍跟当初一样,粗言以对,吆三喝六。刘邦对此很不满。叔孙通看出了这一点,他便趁机建议刘邦制定一套大臣朝见皇帝的礼仪。

刘邦觉得很有道理,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叔孙通带领一百多随从,边制定边演习,成熟之后请刘邦视察。只听群臣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震耳欲聋。

接着呼啦啦跪下一大片,由刘邦喊“平身”,群臣才站了起来。刘邦在马背上度过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龙心大悦,说道:“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诸侯和大臣进行十月朝拜岁首的礼节。整个朝会过程都没有喧哗失礼的人。于是,刘邦让叔孙通当了太常,赏赐给他500斤黄金。

叔孙通投降刘邦时,带了一百多名儒生。叔孙通在刘邦面前从来不推荐跟随自己的儒生,只是推荐那些“群盗壮士”。

儒生不解地问道:“我们侍奉您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投降汉王,您却不推荐我们,专门推荐那些奸诈之徒,这是什么道理?”

叔孙通不慌不忙地向他们解释:“汉王刚刚才从战乱之中得到天下,在他的心里,你们怎么能够跟那些‘群盗壮士’相提并论呢?因此我先推荐他们。不过你们放心,我没有忘记你们,给我一点时间,我自然会推荐你们的。”

果然,叔孙通为百官制定的礼仪得到刘邦采用后,叔孙通就趁机推荐说:“我的那些弟子跟随我很长时间了,和我一同做的这套礼仪,希望陛下您恩准他们做官。”汉高祖都让他们做了郎中,还赏了叔孙通500斤黄金。叔孙通出宫后,把500斤金子全赏给了他的弟子。那些书生们于是都高兴地说:“叔孙通先生是个圣人,懂得现在这个世界的事情。”

叔孙通一直到汉惠帝还恩宠不衰。

李宗吾认为,叔孙通能以一人之身,适应秦始皇之暴、秦二世之昏、陈胜之陋、项羽之威、刘邦之薄、惠帝之懦,在那样一个天下大乱、文人遭劫的年代,不止苟全性命,而且处处得意,其保身取宠的诀窍,全在于“变与不变”之间。

厚黑学指出,在官场中,身为属下者,很难做真实的自己,都要戴上一副假面具,先立身,后做事。为此,你必须讨好上司,只有赢得了上司的喜爱,你才能够“背靠大树好乘凉”。因此,只有“识时务”、顺着上司,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随风就势,舍小取大李宗吾认为,当你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时,应脸皮厚一点,暂时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保存自己的实力,待时机来临时,心黑一点,一举将对手打趴下。

厚黑者要圆转处世,就要懂得在实力强大的对手面前做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用暂时的退让麻痹对方,给对方一些利益,借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并伺机反扑。

汉朝著名的开国功臣陈平,就是这样一位懂得“随风就势、舍小取大”的厚黑之士。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驾崩,年仅23岁。当时吕后哭得惊天动地,但“哭而不哀”。陈平猜中了吕后希望用吕氏家族取代汉家江山的心意,为避免自己遭到牵连,保住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他便向吕后推荐了她的3个侄子吕台、吕产、吕禄去军中任将领,即将兵权完全交于吕氏势力掌控。吕后当即心花怒放,对陈平大加赞赏,并宣诏大赦天下。随后,少帝刘恭即位,吕后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

吕后临朝之后,进一步扩大了吕氏家族在朝廷中的力量,打算为吕氏家族诸人封王。

一次在上朝时,吕后向右丞相王陵询问此事,王陵说:“高祖皇帝在世时,曾经和大臣们杀白马而订立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现在你要把吕姓人封王,与盟约不合。”

吕后听了,怒不可遏,又转身问陈平及周勃等重臣元老。陈平明白,此时的吕后权倾朝廷内外,与之针锋相对只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之中。与其自取灭亡,不如暂且顺应,以待时机。于是陈平说:“高皇帝定天下,封他的子弟为王。现在太后称制,要把自己的亲属封王,没有什么不可以。”

事后,陈平对王陵说:“如今朝廷的大权在吕氏手中,你不让她把自己的宗族封王,她可以废掉刘氏皇帝而另立吕氏皇帝,那样汉室江山还能够安然存在吗?现在她的野心大,但还没有很大的胆子。我们应当以大局为重,暂时顺应她的意思。吕氏如此强横作恶,必然会招致朝中老臣的不满,一旦吕氏过世,吕氏的那些‘王爷们’能保持长久吗?你现在顶撞了她,恐怕很快她就要报复你了。”

果然,自从自己的提议被王陵拒绝之后,吕后对王陵恨之入骨,不久便找个机会,将王陵迁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升任陈平为右丞相,郦食其为左丞相。少了王陵的阻挠,吕后立刻分封诸吕,共封了七王九侯。

此时,吕氏的势力已经在朝廷内形成,对汉室江山有着极大的威胁。就在吕氏家族掌控天下之时,刚刚懂事的小皇帝刘恭得知自己并非吕后亲孙,而自己的皇位是以生母惨死的代价所得到的,不由在悲愤之中说出要为生母报仇的话来。此事不久便传进吕后的耳中,吕后恼羞成怒,打算将小皇帝废掉。

群臣慑于吕后淫威,谁也不敢反对,陈平虽然不满,但他知道此刻还不是公开反对吕后的时候,于是在众臣的默认之下,吕后将小皇帝秘密杀害了。

刘恭被害之后,吕后又在刘氏家族中选中了恒山王刘义做皇帝,将其改名为刘弘。当然刘弘仍然没有摆脱成为傀儡的命运,朝廷的大权依旧掌握在吕后的手里。至此,吕氏的势力达到了顶点。

公元前180年7月,吕后去世。吕后死后,陈平就开始了积极的准备。他和周勃商议,认为推翻吕氏政权、恢复汉室江山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联合刘襄、刘章一同讨伐吕氏势力,从吕氏家族手中夺取了南北军,一举消灭了诸吕势力,并拥立刘恒继承了皇帝位,这就是汉文帝。

陈平可谓是厚黑的高手,在刘邦去世之后,就清楚地看到了吕后的野心。为了汉室江山的稳固,陈平忍辱负重,为日后重新控制朝政进行了积极的准备。

李宗吾认为,先有长远的打算,然后服从于这个长远的打算,并不惜委曲求全、违心办事,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断则断,活用手腕厚黑学认为,圆转处世并不是指一味软弱地退让。当你前进的路上有着太多的阻拦者时,就必须采取残酷的手段,将挡路者一一消灭,否则你将会后患无穷。

对于在官场在职场中打拼的人士来说,一味地恪守中庸之道,始终笑脸迎人,很可能会招致一些黑心之辈的欺辱。因此,有的时候心狠手辣一点,是你取得成功的关键。

李宗吾说:“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是个不折不扣的心狠手辣之徒,有了这样本事,当然成为一世之雄。”

曹操的心狠手辣,体现在他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上。

公元196年,曹操采用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献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大本营许昌,从此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然而,汉献帝不甘于成为被曹操控制的傀儡,于是秘密写下了衣带诏,希望借其他人的力量消灭曹操。最终这一事情被曹操发现,曹操为此诛杀了接受衣带诏的董承等一干人,并且将他们的宗族和亲属尽数杀戮,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曹操此后大权独揽,成为汉王朝实际上的统治者,所有不服从他的人都遭到了他的报复和打击。苟或、孔融等人,都是因为对曹操的政治路线表示不满,遭到了杀身之祸。因此裴松之在评价曹操时说:“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