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花钱修长城也不愿意打匈奴?

如题所述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胜利后才开始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针对攻守形势转变的战争需求,在当时看来,这一决策的正确性是勿庸置疑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对于匈奴的战争非常重视,派遣大将蒙恬率领军队远征,最后大败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可谓是战果丰硕,所以关于秦始皇不打击匈奴的说法是绝对错误的。

我国北方的土地非常广袤,人口稀少,国境线绵延数千里,对于防守方来说具有十分巨大的压力。而且匈奴虽然被打败,但是仍然有小部分在这附近游荡,他们利用骑兵优势四处劫掠,骚扰边境安宁,想要利用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对这些骑兵进行围剿,难度非常大。所以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有必要建立较长的边境防线,才可以保证阻止游牧民族的入侵。

另外长城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用来防御,还可以加强进攻。即便到了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也是保证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在古代时期,物资运输十分艰难,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遭到敌方军队的打击,如果战争物资不能够及时送到前线部队,很容易造成军心的浮动,甚至导致战争的溃败。所以长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外战争的前进基地,既能够有效防御敌人冲击,又能够储备大量的战争物资,在必要时直接对敌人进行军事打击。

秦始皇的军队在一统六国之后威势赫赫,北伐匈奴南征百越,虽然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是都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对于一支百战雄师来说,防守肯定不是他的主要战略。所以将常常看成是一个简单的防守工具,这一点也是错误的,只有在中原政权衰落的时期,长城才成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前线,这是战争形式改变导致的。

防守与进攻永远都是战争的主题,古代战争不可能快速取得战果,往往一战就要打上十几年,所以有一个稳固的堡垒,对于保证战争的胜利是非常重要的。长城在进攻优势时,可以作为资源储备基地,在防守时期可以作为军事依托,作用十分巨大,所以历朝历代都在不断的修筑长城,一起达到保卫国家安全的目的。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耕种为主的国家,所以在对外战争方面处于弱势,即便有少数朝代战争能力较强,但是大多数时期我们都是以步兵为主。步兵缺少较强的机动性,在防御力方面也略有不足,很容易成为对方骑兵屠戮的目标,只有坚厚的城墙才能够保证步兵作战能力的提升,所以我国各个地区都会有历史城墙遗留,这是古代先贤战争智慧的体现,我们并没有那么强的侵略性,所以大多时期是以防守为主。

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秦长城早就已经洇灭在历史之中,即便有少部分残留,也无法发挥当时的军事目的。秦始皇是我国的一代雄主,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思想对于历朝历代都有较大的影响,他不可能只是修筑长城,而不打击敌人,在这样一位千古一帝的眼中,没有什么敌人是不可以被摧毁的,长城的出现只是为了满足发动对外战争的需求,而不是固步自封以求安稳。

有不少人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一直依托长城进行被动防御,限制了中国对外的扩张。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着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平稳发展,有限度的扩张。这种发展模式,是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数千年传承的基础,盲目的对外扩张,只会造成国力衰弱,对于国家发展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1

秦始皇去修长城而不是去主动进攻匈奴的做法我认为是正确的,其实并不只是秦始皇这样做在他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于北面的戎夷的态度也大多数是以防御为主。分析其中的因由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就是战争成本问题其次就是打击效果到底行不行,还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国家情况,下面让我们具体的来讨论一下这三个问题。

首先就是战争成本问题,我们现在有句话叫做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其实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打仗都是一个特别耗费人力和物力的事情,军队的各种补给最消耗国家经济实力的士兵的粮食马匹的粮草去北边进攻少数民族还要有漫长的补给线,这笔账要是算下去那可越来越多了。当时在生产力而言国家一年所能生产的粮食又能有多少?而少数民族军队他们的作战方式跟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不同,他们战时为兵平时就是放牧的牧民逐水草而居能有多大的成本,他们的口粮就是那些牛羊而且比较吃苦耐劳,只要是可以充饥就够了不需要那么多的事情,至于马匹的粮草草原就是粮草,我们主动出击是很不合适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主动出击会不会有坚实的打击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上文的时候我就说过少数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他们的迁移性很强有可能出现汉族的大军好不容易深入他们的腹地,但是人家前面有侦查部队报告的这一情况。可能大部队把蒙古包一拆大不了三个月不在这里放牧,这样一来远征的大部队就扑了个空,好比狠狠出击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打击效果有时不咋的。

还有就是国家内部的情况,军队外出打仗士兵的士气怎么样这也是要考虑的事情,内部是否团结一致有没有能想趁机动乱啊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所以说主动出击少数民族部落往往并不是特别好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17-10-02

打了,始皇帝派蒙恬带了三十万大军,直接打到了现在内蒙古地段的河套之地,收复了河套,又长驱直入将头曼单于打出了阴山和贺兰山脉七百余里外的漠南,后来王昌龄写的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说的这,然后蒙恬收到命令开始将秦燕赵三国的长城连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世界奇迹万里长城。

始皇帝之所以让采取守势,并不是就不打了,而是当时的大秦打不起,尽管有前面六代秦公、王的积累,但是毕竟是刚刚吞灭了六国,国家财力人力大量消耗,正是帝国初建,六国各股反叛势力蠢蠢欲动,正是危亡之秋,而漠南攻击老马识途的匈奴部队又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所以他没有直接打,而是先休养生息,并将河套之地设九原郡,置三十四县,如果发展的好,几十年后,再打匈奴就可以直接从这运往前线大部分粮草,也不会太拖帝国后腿。

而且当时蒙恬三十万抵抗匈奴就没有回来,直到陈胜李广起义,也没帮上忙,章邯最后只能找了二十万的骊山苦役来打趴了陈胜吴广,而之后的对项羽,据说有二十万大军在王离的带领下,奔赴了巨鹿,结果碰到了项羽破釜沉舟惨败了,而在中原内战风波不断时,十万大军仍然在死守长城,直到被匈奴大军击败,河套失守,而后汉帝国被匈奴凌辱了六十多年,汉武帝才终于收回河套,并将北匈奴打的再也没敢回来。

所以如果始皇帝不是死的早,或者帝国成功的给了扶苏,蒙恬没有被赐死,在帝国逐渐走上正途的情况下,可能封狼居胥至少提前十年,可是假设总是假设,历史不可能再重来。

第3个回答  2017-11-13
秦国军队去了漠北,去了岭南,都在对外扩张,结果内部叛乱了兵都不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