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地飞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应

如题所述

地面效应这一词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不一定知道是什么。地面效应又称之为翼面效应,最早是由科林.查普曼的路特斯车队在1977年赛季的阿根廷大奖赛上将其引入到F1赛事中。

 

而1977年的路特斯78就是这个项目的鼻祖,它的侧箱内部形状如同倒过来的飞机机翼,这种形状使穿过赛车底部的空气,在车身和地上之间的狭小区域内加快,由此形成了低压区。将赛车会被紧紧地吸在地面上,使得赛车在弯角中的速度会大幅度提升。

但是从赛车两边进入底部的空气会破坏底部的真空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莲花工程师在赛车的侧箱边加装了侧裙,这样使得赛车底部完全被密封住。就这样路特斯78诞生了。但是路特斯78在1977年赛季由于引擎的问题,没有取得这一年的世界冠军。

 

到了1978年,路特斯车队对路特斯78的缺陷进行改造,并在最新开发的莲花79赛车的新款后翼规划。莲花79赛车毫无悬念地赢得了当年的总冠军,其他车队也开始注意了这一点,纷纷开始效仿莲花车队的这种地面效应设计。

 

在这些车队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布拉汉姆车队的“风扇车”BT46B,BT46B的设计者就是之后参与设计传奇赛车迈凯伦MP4/4的戈登?穆雷。

 

由于当时搭载阿尔法罗密欧的12缸发动机来制造地面效应是行不通的,然后他从Chaparral 2JCan-Am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吸盘车”中得到灵感,这辆赛车用两个大风扇将车体下方的气流抽走。但是在当时主动空气动力装置是被禁止的,但穆雷以引擎散热这一目的从而伪装了BT46B的主动地面效应。

 

但是由于在F1赛车上,汽车和驾驶员身上的作用力和速度越来越高,赛车非常容易出现失控情况,导致发生了非常多严重事故。因此在1983赛季的时候F1的地面效应被禁止。

 

在2021赛季技术新规中表示:“为了解决超车难题,车身空气动力学进行了彻底修改。在简化空气动力套件的同时,引入地面效应底板来确保下压力,侧箱底部会有两个大尺寸的气流通道和直达尾部的扩散器”。这也就意味着地面效应将重回F1。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