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有趣的对联故事三则:肥牛对瘦猴
一、日影和人影北宋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寇准,他能文能武,为人正直忠贞。历史上记载了他的业绩,也记载了他对对子的故事。
有一天,他和几个人在亭子上聊天。这个亭子在水池边上,快到中午时分,太阳在水中倒映出来。寇准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
水底日为天上日;
意思很简单明了,可大家一时谁也对不上。问寇准,寇准也是笑而不答。正巧,杨大年有事来向寇大人汇报,也找到这里。杨大年是对对子的行家,他一来,仿佛为众人解了围。大家让他先把对子对出来。
寇准把出句告诉了他。杨大年想,宰相的对联中说的是日影,还有什么影儿呢?对,人影。他看着寇大人眼睛,突然发现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对出:眼中人是面前人。寇准夸奖他:“好一个杨大年,真是绝顶聪明!”
二、画像
北宋晏殊是个大诗人,他作了大官以后,手下有两个笔杆子,一个张亢,一个王琪。这两位的长相却都不怎么样。张亢是个大胖子,从头到脚堆满了肥肉,王琪就总叫他“肥牛”。而张亢反过来叫王琪“瘦猴”,一般人跟张亢比,都能“瘦”下两圈,更何况王琪又真的是个骨廋如柴的人。两个人关系很好,却又不分场合互相取笑。
有一次,晏殊请客。大家喝得正在兴头儿上,王琪放下筷子,伸出两手的食指向两边撇着,笑嘻嘻地说:
张亢触墙成八字;
牛脑袋撞上墙,两只犄角,向两边分开成“八”字的样子。王琪说张亢是“肥牛”,撞了墙头上也分“八”字。大家一听,“哄”地笑了。张亢也不示弱,立刻想到“猿啼三声泪沾裳”这句古诗,便反唇相讥:
王琪望月叫三声。
大家也是一阵哄笑。看着“肥牛”,想那句“成八字”,看着“瘦猴”,想这句“叫三声”,越琢磨便越觉得可笑了。三、刁塾师自作多情 从前,某员外有一女一子,女儿及笄待嫁。儿子尚年少,正在塾中读书。那塾师生性刁滑,常常给学生留下作业就出去游荡。一日,他给学生出了一句上联: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
学生对不上,就去求姐姐代对,姐姐对道:无人共枕,枉存一片痴心。塾师回来一问,知道是姐代弟对,便自作多情,以为小姐对他有意,于是又出句:六尺绫罗,三尺系腰,三尺坠;
小姐看后,挥笔而就:一床绵被,半床遮体,半床闲。
塾师一看,认为小姐对自己含情无疑,便欲立即与小姐定情。赤裸裸地又写了一联: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小姐见塾师心术不正,立即严词训斥: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塾师看了,心中凉了半截,但未死心,去硬着头皮纠缠,继续传联:桃李杏梅,这些花哪时开放;小姐不客气地回敬道:
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至此,塾师也无计可施,但心中总是忿忿不平。不久,便眼睁睁地看着小姐出嫁了。一年后,小姐生了对男双胞胎,回娘家做满月,那刁塾师凑上去,
指着双胞胎戏弄小姐说:谁是先生子,孰为后生儿?
小姐一听,塾师又出污言秽语,就撕破面正颜道:
后生为我子,先生是我儿。
塾师悻悻而去。
有趣的对联故事三则
有趣的对联故事一 《张秀才妙联讽贪僧》 清朝末年,鄂西神农架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常常对前来烧香许愿的人说,凡给神佛捐钱的人,都可以“消灾免祸”,而那些不信神佛的人必将遭到报应。为了宣扬他的迷信说法,老和尚特意在庙门口挂了一副对联: 经忏可超生,人敬神一诚有感; 钱才能通冥,神应人万福无穷。
什么是对联词语
1、所谓对联词语,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2、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
·谁有汉字的对联?这周就要!
万象皆春 跃马争春 岁岁有余 春日载阳春盈四海 百业兴旺 春和景丽 梅开五福花漫九州 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竹报三多春风得意 诗书门第 一家瑞气 江山不老科气致祥 礼义人家 万里春光 祖国长春年逢大有 莺歌燕舞 一帆风顺 庆云兆日日过小康 虎跃龙腾 四季平安 芳草迎春龙飞凤舞 一派正气 一堂春色 一元复始月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