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东厂和西厂分别掌管什么?谁的势力会更大一些?

如题所述

锦衣卫,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朱元璋设立。前身是“拱卫司”更名后的“亲军都尉府”。锦衣卫的首领称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锦衣卫的设立,是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之后,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有感于锦衣卫滥用职权、依势作宠,朱元璋曾下令废除之。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直至1661年,才正式结束其长达近280年的历史。


东厂,全称“东缉事厂”,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在东安门北设立,由宦官担任“提督”。

东厂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当时,明成祖朱棣登基,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存在异议,朝中很多大臣对新政权也不十分支持。而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及和尚出过大力。由此,明成祖设立东厂,重用宦官。

东厂延续到明末,随明朝灭亡而消亡,著名太监魏忠贤就当过东厂提督。


西厂,全称“西缉事厂”,由明宪宗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用太监汪直为提督。

西厂活动范国遍及京城及各省,三品以上大臣皆可逮捕以后再上奏皇帝,权势又在东厂之上。

西厂的成立非常偶然,成化十二年(1476年),京城出现了“妖狐夜出”神秘案件,又有李子龙弑君未遂事件,当时20余岁的成化帝朱见深,对此大为紧张、疑神疑鬼。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朱见深十分想了解宫外的民臣动向,于是令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选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

一直乔装也不是办法,于是次年,西厂成立。西厂的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势力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西厂设立5年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明武宗正德元年短暂复开,5年后又被撤销。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西厂总共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内行厂,别名“大内行厂”、“内厂”。

明武宗正德初年(1506年),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东厂、西厂提督有矛盾,便另设内行厂。

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例,权势居东、西厂之上。

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后,内行厂与西厂一同被裁撤。

最后,我们总结下厂卫之间的关系。

成立顺序从先到后,分别为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锦衣卫:1382年-1661年,279年

东厂:1420年-1661年,241年。

西厂:1477年设立,1511年消亡,因期间裁撤,仅存在10年。

内行厂:1506年-1511年,存在5年。


权势从大到小:内行厂、西厂、东厂、锦衣卫。

厂与卫职权性质相同,但锦衣卫为外官,厂为内官,故厂的势力大于卫。

锦衣卫侦缉官民,东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

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从而构成一整套互不统属、层层监察的特务机构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6
明朝的东厂和西厂都是管大臣的,只不过是不同时期叫法不同,势力都一样的,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只不过朝代不同,叫法不同。
第2个回答  2021-03-08
明代锦衣卫木印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尽管西厂的权力在当时一段时间是超过了东厂了,不过西厂存在的时间也是非常的短的,尽管后来又一次的开启了,但是倒台也是迟早的事。所以我觉得还是东厂这个权利更加大,毕竟时间成立的久。
第3个回答  2021-03-08
西厂掌管的是内政,帮助皇上打探一些信息,但后来也参与刑事案件,东厂是抓捕犯人刑侦的一个机构,西藏更强一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