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曾国潘在收礼和送礼的时候都非常有学问?

如题所述

曾国藩会见各位同僚,义正言辞地对他们说:“今后但凡我有何事,诸位都不要送礼,我也没有礼可还。”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却总有几个人“不听话”,非要试试给大领导送礼会怎样!

01 送礼

一个平时就爱开玩笑的同僚,在听说曾国藩的事情后,笑他“迂腐”,就想找个机会逗逗他。赶在曾国藩生日的时候,让小厮前去送礼。

待曾国藩收到信封,只见封皮上写着:“送贺礼白银一钱,现银五分,赊欠五分。”而信封里面,真的就只有五分银子。曾国藩遭到“戏弄”,是又好气又好笑,但官拜“侍郎”的曾国藩,当然不会计较此事,只是没遇到合适的机会而已。

后来,终于等到这个朋友家也有大喜事,嫁女儿!曾国藩大大方方的送了回礼,竟然是一个空信封,封皮上也写了一句话:“送贺礼白银一钱,讨还你欠我的五分,再赊五分。”还真是映证了自己的话“没有礼可还”。

02 收入

曾国藩为何如此“小气”,是没有钱吗?

在大清朝,总督的年收入基本工资只有一百五十五两白银。按照当时的物价换算,大致一两白银兑换人民币200元。也就是说,曾国藩的基本工资为年薪30100元,月薪约2583元,这个钱换算到现行的《国家公务员级别和工资标准》表中,也就相当于省级公务员的标准2510元。想不到古今的薪酬制度竟然有一脉相承的雷同。

当然,对于这点基本工资,过日子确实也不容易。同现在的工资制度一样,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各种“补贴”,从雍正帝传下来的,在当时叫做“养廉银”。流传到乾隆十二年(1747),两江总督的养廉银为一万八千两。折合现在的人民币下来是360万元,干一年就是“百万年薪”级别,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事实上,在当时的官员,更大的收入却是“规费”,说白了就是灰色收入。按照现在来讲叫做“受贿”,可在当时,这可以是明目张胆又不会坐牢的来钱方式。

按照当时曾国藩的地位和权力,可以说想要成为大清朝的顶级富人是分分钟的事,

可这个“富豪”为什么还生活的像穷人一样呢?

03 生活

总督时期的曾国藩,穿着十分不修边幅。就连与外国人戈登见面时,作为大清朝手握顶尖权力的人之一,曾国藩也是被发现“穿着陈旧、衣服打皱……”

对于自身,曾国藩严于律己,对待家人,他也同样要求严格。谁能想象,曾国藩的家中只有两个女仆,一个是老太太,另一个是小姑娘,怎么可能照顾了一大家的饮食起居。原来,曾国藩有一妻一妾、三子五女,他要求府上的女人们都要自己更生,每天都要进行劳动。同一般家庭生活一样,男人在外负责赚钱养家,女人在内负责料理家事。从洗衣做饭腌咸菜,到防线绣花做衣服,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不假于人。这和《红楼梦》动不动就一群老妈子、小丫鬟跟着的奢靡生活完全不一样。

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甚至还为家中的女人们特制了一个工作日程表:

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巳午刻(早9点到中午1点),纺花或绩麻,衣事;

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细工;

酉刻(傍晚5-7点),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

从早到晚不得休息,这个官家太太和小姐的生活着实清苦了些,恐怕在大清朝的高官中找不到第二家了。

曾国藩是走传统仕途之路出身的官僚,从翰林院编修,到礼部侍郎,再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一路开挂似的晋升,出将入相,还能如此简朴节俭,除了真才实干,跟他的品性、德行是分不开的。

那么,身在鱼龙混杂的官场,曾国藩真如此“清高”吗?

04 收礼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湘军名将鲍超来到安庆,与曾国藩商量军务。鲍超能有今天,也是多亏了曾国藩的力荐。鲍超虽是个字都不会写的粗人,但也知道见自己的恩人、上司,肯定要多备些礼物。包括稀世古玩珍宝,大大小小共计16包。

当鲍超乐呵呵的让近卫一包一包往曾府里搬,献宝一样介绍给曾国藩的时候,曾国藩笑笑不语,只是从中挑了一顶小帽,其余全部婉拒退还给鲍超。

鲍超剧照

对于此事,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鲍春霆来,带礼物十六包,以余生日也。多珍贵之件,将受小帽一顶,余则全璧耳。”

曾国藩还曾写信给他同朝为官的儿子曾纪泽,嘱咐他作为官员要做到:不要让下属送礼,更不能收礼。因为,下属送礼,必是看中了领导手中的权力,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收人钱财与人消灾,拿了钱必然要帮忙办事。越是贵重的大礼,办的事就越大,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如果一开始就不收礼,这个名声打出去了,后期一些识趣的下属也就不送礼了。

但能守住这个“底线”确实不容易,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但姿态摆高了,调子也上去了,自然就容易让人敬而远之。因此中重要的,还是要做到“人情”二字。

05 人情

何为人情?鲍超送礼,一是为表达感激之情,二是为了拉近关系。

而曾国藩一味拒绝,只会推开与下属之间的距离,显得自己特别“清高”,“不近人情”,让人有距离感。不但会影响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也会遭到同僚们的排挤。而他只收了鲍超送的所有礼物中最不值钱的小帽,说明在“盛情难却”和不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做了一个最无伤大雅的选择,即是成全了鲍超的感激之情,也是成全了自己一世清明之意。做到了“人情”也守住了“底线”。

要知道,一旦开了先河,送礼不成的会抱怨曾国藩为何收鲍超的,却不要自己的,是瞧不上自己还是“假正经”?而还在观望的,就知道曾国藩不是不收礼,而是要16份量的大礼!钱从何来,当然最终的来源还是搜刮孤苦无依的百姓!乱世之中谁都想手握权力,对于身处全国顶尖权力圈的人,必然门槛都会被送礼的人踩破!

据历史学者张宏杰研究曾国藩得出的信息:但凡曾国藩当过官的地方,离开的时候从未往家里带过哪怕是一两白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