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最高水准吗

如题所述

是的,航空工业是材料、技术和工艺集成度最高,要求也最高的工业项目,航空发动机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自上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实现人类第一次动力飞行以来,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世界大国地位的标志逐渐从制海权跃升为制空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飞行器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崭露头角。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飞行器几乎成了所有战争武器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力量。“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2000多年前中国军事思想家孙子的一句名言成了描述20世纪现代战争特点的准确预言。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航空工业成为任何一个希冀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国家在打造自己综合国力时不得不进行角逐的制高点。
在这场角逐中,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一方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各自走出了一条大相径庭的发展道路,值得我们反思。前苏联走的是一条相对封闭的单纯军事工业的道路,从而走向衰落;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丝毫不放松对航空军事武器研发的同时,积极地让航空飞行器大规模进入民用市场,并与整个经济体系相辅相成,从而构建起一个军民结合、良性互动的航空科技工业发展模式,在市场运作中日趋成熟,甚至一度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个越做越强,一个越做越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一、注重技术领先与经济适用相统一
理论上讲,发展军用航空武器应该以打得赢作为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为了赢得战争,可以不惜血本。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战争胜负的条件却越来越复杂,能否打得赢,首先取决于能否打得起。美国所创造的模式诠释了这样一种规则:民用航空发展中遵循技术领先的原则与兼顾经济适用性原则不可或缺。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航空领域一枝独秀的是“高低搭配”模式,美国再次率先推出新一代(第四代)战斗机F-22,并且已开始小批装备部队。与此同时,与F-22相搭配的多用途四代战机F-35也进入研发的攻关阶段。先发展一种技术领先、性能全面、成本较高的主战飞机(F-22造价约每架2亿美元)后,再选择其中经济性好的通用技术发展一型低成本主战飞机。两型飞机搭配装备部队使用,这是美国人从第三代战机开始创新的一种模式,实现了技术领先与经济适用相统一,保证了美国在未来战争中既能打得起,又能打得赢。这就是著名的“高低搭配”发展模式。
美国在这个模式的运用上,可谓屡试不爽。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世界战机发展历史。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问世以来,战机已发展了四代。第一代以前苏联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为代表。这两种战机在朝鲜战场上过了招,结果是米格-15明显占上风。而且从两种飞机推出的时间来看,前苏联也略为领先于美国。
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的竞争让当时的美国感到巨大压力,因此奋起直追,很快推出了F-105“雷公”、F-4“鬼怪”式等著名二代战机。与此同时,欧洲还推出了“幻影”、“超军旗”等具有代表性的二代战机。但是在第二代战机的竞争中,毕纯前苏联也未示弱,推出了由米格-21、米格-23、米格-25、苏-19、苏-25等组成的第二代战机大家族。按照不同作战用途来看,苏制二代战机品种齐全,蔚为壮观。而美国在主战飞机方面则显得花色品种较为单一。但是美国不甘示弱,率先让战斗机配备空空导弹,扳回一局。
尽管F-4在越战中吃过不带航炮的亏,但空空导弹的应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导致前苏联也不得不急起直追。可以这样说,二代战机的角逐中,美苏打了个平手。但是,美国在轰炸机(比如B-52)、侦手竖吩察机(U-2)、运输机(C-130)、直升机等方面都明显胜出前苏联,显示出西方在发展航空武器方面已开始建立了系统的指导思想。就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是大大领先于前苏联的。
指导思想的领先,决定了美国终于在第三代战机的角逐中与前苏联决出了高低。经过越战的洗礼,美国在对战争的指导思想上开始出现了当代军事变革的萌芽,认识到了只有打得起,才能打得赢,经济适用性和技术先进性是同等重要的指标。因此,美国在设计理念、发展速度、技术水平、装备模式上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统筹,从而全面超越前苏联,占据了航空霸主的地位。
美国第三代战机的推出,同时也创新了主战飞机发展的新观念,开创了一个技术领先和经济适用相统一的发展模式,即“高低搭配”发展模式。美国空军主战飞机中推出的高端战机是F-15,与低端的F-16搭配;在海军主战飞机中,推出的高端战机是F-14,与低端的F-18相搭配。具体做法是先集中力量拿下体现当时最高技术水平的高端战机,做到先声夺人,占领技术制高点。然后再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设计出一型经济适用的低成本战机。所谓低端,并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针对低成本的经济性而言的,在设计上尽量减少了使用概率较低的功能设置,争取最佳的使用费效比,突出其实用性。
海湾战争中,第三代战机的这种搭配模式充分显示出其优势。空军的F-15战机和海军的F-14战机负责夺取制空权,剩下大打出手的事全部交给F-16和F-18战机。实际上,F-15和F-14只不过是一个显示美国领先掌握现代航空工业制高点的标志而已。这两型战机从问世到现在,没有参加过一次真正意义的空战。美国维系这种象征是煞费苦心的。美国在对外军援中,F-16战机可以卖,但在四代机问世之前,F-15战机则轻易不卖。到了今天,海军主战飞机中,F-14战机已全部退出现役,留下来的是经过几轮改型发展而成的F-18战机。而F-18在技术水平上已比最早的F-14战机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技术成熟,成本已大大降低,经济性非常好。可见“高低搭配”的发展策略中,高端战机一方面仅仅是象征而已,另一方面也为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推广应用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一种模式也为后来紧赶慢赶追上来的前苏联第三代战斗机所仿效。前苏联推出的苏-27战机(高)和米格-29战机(低)搭配,但由于与美国理念上的差距,效果远没有美国的好。以至后来这两种飞机在发展中主次不分,反而是苏-27战机衍生发展走到米格-29前面,形成一个大系列,而且还大量外售、到处卖。
在第三代战机发展中,前苏联失手的不仅在主战飞机,在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空中预警等特种飞机的发展上都处于下风。前苏联解体后,这种情况雪上加霜,终于使今天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发展,较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是一落千丈,败局难以挽回。
第四代战机,是迄今为止人类航空技术发展先进水平的标志,具有短距(垂直)起落、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智能化航电系统等优化特征。第三代战机在飞行表演中,沿与飞行方向平行的轴线侧滚的高难度动作已经令人大开眼界。而新的四代战机,则还可以沿着与飞行方向垂直轴线作类似于体操表演中360度前空翻的空中动作,甚至可以瞬时做到尾朝前头朝后的飞行,技术水平之先进是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
美国在发展第四代战机中,继续沿用“高低搭配”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并在技术集成性、通用性上下了更多的功夫,使空、海军可以共用一个飞机平台来发展,从而使经济性更加突出。从以上四代主战飞机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即便是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西方国家也始终贯彻以市场意识和经济性作为指导思想不动摇。实际上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现代意识。而在这方面,前苏联则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思路上的差距,决定了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然处于落后局面。
今天,对于整个体制机制都脱胎于前苏联模式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这种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要赶上和超越西方发达国家航空工业的水平,首先必须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超越。
二、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统一
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相结合,实现军民良性互动,是促进现代世界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西方发达国家的航空企业极少有只生产军品的纯粹军工企业,所以他们的寓军于民,通常是在生产民用航空产品基础上生产军用航空产品。而像生产发动机、航电等重要航空元器件或系统的重要企业,其寓军于民的含义就更是广义的,不但生产同类民用航空产品,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是产融结合、多元化发展的大企业集团。
比如生产F-15、F-16战机的发动机(F110)和F-14、F-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