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中热源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区别

如题所述

今晚八点半左右,我在科里看病历,突然,一个病号出现了输液反应: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在值班医师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非那根25肌注后,患者在一小时左右时间内逐渐恢复了正常。
护士在处理完病号后,问我,这种情况应当是输液反应还是药物反应?我一愣,我心内明白,这是一种输液反应,就对护士说了,护士说这更象是一种药物反应,因为输液反应是指配药的过程中出现了污染或是药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才发生的,是这么回事吗?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张建奎
我回宿舍上网查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我和护士都没有对输液反应的概念有一个全面认识,临床常见的输液反应以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且二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均可以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低血压休克等,科里遇到的病号的反应应当是热源反应。现在将二者的鉴别简述如下:
热原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皮肤灰白色、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一般发生在输液开始后20min左右,也有发生在2~4h内,一般持续约0.5~1h。
一旦出现热原反应立即停止输液,但不能撤除输液针或导管,要立即更换输液器,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或静注,或应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静滴,或予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肌注。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寒战者予保温,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治疗。有介绍说山莨菪碱(654-2)是有效的治疗药物,静脉应用20~30mg可迅速缓解热原反应,其治疗机制为改善微循环,缓解组织缺氧,同时也有利于热原的清除。
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的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相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个体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表现。Ⅰ型变态反应典型的表现是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其中过敏性休克是最危险的过敏反应,发作迅速,50%发生于给药后5min以内,抢救不及时可有生命危险,患者可同时出现呼吸道梗阻,表现如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循环衰竭表现如四肢冰冷、血压下降;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表现如头痛、烦躁、甚至意识障碍等。Ⅱ型变态反应常见表现为溶血反应。Ⅲ型变态反应多表现为血清病样反应,出现淋巴结肿大、关节水肿、支气管痉挛等。Ⅳ型变态反应一般表现为炎性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变应性脑炎、异体组织排异及皮疹等。
治疗:轻症病例应用抗组胺药物或激素治疗后能迅速好转。对于严重过敏尤其是过敏性休克者应立即抢救,抢救措施为:
①立即停用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②立即给予1:1000肾上腺素0.5ml肌内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倍缓慢静脉注射,若未缓解,可于15~30min后重复给药,至病情缓解。
③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予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 ml静脉注射,必要时,1~3h后重复注射。
④扩容、给予血管活性药:间羟胺50~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必要时可与多巴胺合用。
⑤抗组胺药物:异丙嗪25~50mg肌内注射。
⑥10%葡萄糖酸钙10~20 ml缓慢静脉注射。
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需行气管插管作人工呼吸。
通过比较,可以清楚认识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区别的特点,希望临床工作者在遇到输液反应时能正确判别事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附:药物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的鉴别要点:
热原反应 过敏反应
致病因素 热原(内毒素)   药物本身
发病机制 内毒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首次接触某种药物后,使机体致敏,再次接触同一药物时,引起变态反  应
过敏体质 无关  密切相关
发生人群 可群体发病   主要与个体因素相关不会群体发病
临床表现 寒战高热 可有发热,但体温一般相对低,多不伴有寒战
一般不会出现皮疹 皮疹常见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但较少见   休克(可不伴有其他的过敏症状),属于I型变态反应
一般不会出现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 常伴有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
热原检测 多阳性   阴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