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道德是没有固定标准、可有可无的吗?
对人类社会中的人们来说,道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们要敬畏“头顶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一个正常的人,在他伤害了别人时会感到悔恨,在他受到显失公平的对待时就会感到愤怒。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道德律,一种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觉。

这种道德感来自何处?让我们抛却哲学家那套神秘深奥的说教,用生物学的简洁语言来描述:------道德感就是生物用遗传物质记录的,用来规定对其种族延续有利的行为规范的心理机制。

本文中将用“道德天性”这个词来代替具有哲学意味的“道德感”。

这种道德天性是为什么会形成,怎样形成?

让我们从爱克罗斯德教授的“囚徒困境”游戏说起。

爱克罗斯德教授设计了这样的游戏规则:

让若干的参赛者参与比赛,每个参赛者手中都持有“合作”和“背叛”两种牌,比赛以单循环赛的形式进行:每一个参赛者都与其他参赛者比赛一场,每场60回合,比赛方式是每一回合参赛者从两种牌中选一种打出来,
------如果两个参赛者都出合作牌,则双方都得3分;
------如果双方都出背叛牌,则双方都得1分;
------如果一方出合作牌,一方出背叛牌,则出合作牌的得0分,出背叛牌的得5分。

单循环赛的所有比赛场次都进行完毕后再统计各个参赛者的总得分。

第一届比赛总共有15份参赛策略,冠军为最简单的、拉波波特教授的“针锋相对”策略:
------第一回合出合作牌,以后每一回合重复对方上一回合的出牌,即对方上一回合出合作牌就出合作牌,对方上一回合出背叛牌就出背叛牌。
在所有参赛的15份策略中,有8份“好人”策略,即包含较多的合作和宽容,得分全部排前8名,7份狡诈策略得分排在后7位。

在第二届比赛在公布了第一届的结果并附上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共以63份策略进行模拟,结果还是“针锋相对”获得冠军。

可见,在包含了善良与宽恕,但又有一定防卫能力的策略是最好的。这个游戏从数学上证明,为什么利他色彩浓厚的道德天性能够在大自然里出现,并且使得到它的物种更具竞争力。

下面具体讲述道德天性的进化。

道德的进化

在随机的变异中,有些生物会产生诸如公平感、正义感等道德天性,有些则没有。

具有这些道德天性的生物个体,更易于与其他个体合作,更易于避免两败俱伤的冲突,在进化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它得到了保留并在种群基因库中扩大比率,渐渐地具有这些道德天性的生物个体在种群中占有压倒性优势,使得整个种群都表现出这些道德天性。进而,具有这样的道德天性的生物种群,在进化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不会被其他族群的竞争对手淘汰,从而形成了这样的群体道德天性。

例如,一个生物群体如果具有团结起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群体机制,那么在异族入侵就更能保护自己的生存的空间,从而成为优势群体。【爱国心】虽然有教育的影响,但其心理基础却是道德天性,否则它不会那么容易被激起。

一个生物群体要是具有正义感,产生清除败类的机制,群体的利益就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成为优势群体。
一个生物群体如果具有公平感,那么他的成员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大量无谓的冲突,减少群体的内耗,因而相比其他群体更具竞争力。

为此,生物体分别用以愤怒、仇恨、嫉妒、害怕、恐惧和悔恨等强烈的不愉快的体验的痛苦驱动机制来强制规范重大问题,以轻松愉快的体验的快乐驱动机制来规范日常行为。

为了使论述的逻辑更加严密完整,我想最好应该对某些概念下个定义

------------痛苦驱动机制:基因为了强制生物体去完成某项紧要任务,而设定的以痛苦的形式强迫进行的机制。
------------痛苦:基因事先设定的,为了强制生物体去完成某项紧要任务,从而在设定的条件下以神经信号或化学信号的方式来引发的,使生物体感到明显不舒服的感觉和情绪,如疼痛、饥饿、悔恨、焦虑、愤怒、仇恨、嫉妒、害怕和恐惧等。这些感觉和情绪都会引起强烈的不愉快的体验。

痛苦的原因是动物体的基因为了强迫它所寄居的身体逃离对它的生存利益有损的状态,行为和预期。

比方说,人的手受到灼烧就会疼痛,那是因为灼烧对它的生存利益有损,要它马上逃离或解除这种状态。那些丧失了疼痛感的人往往身上伤痕累累,多处残废。

同样地,悔恨是一种很大的痛苦。

如果某些高级动物在危险面前不能救出它自己的子女,它就会非常悔恨痛苦,
例如猴子就经常有这种表现。这就促使它们在危险面前尽量救出它自己的子女,以保证它的基因的生存利益。

如果动物对它的对生存利益有损的行为没有悔恨痛苦,那它就会没有接受教训的生存模式,就会接连不断地为同样的原因而酿成大祸。
例如蝉就是。在它们产卵的时候,它的天敌蚋就待在它们的身后,当着它们的面,大大方方地吃它们的卵。蝉的体积是蚋的近百倍,只需轻轻地一脚就能把蚋踏扁,但是它们没有这样做,而是对蚋的行为视而不见,任由蚋胡作非为。这是因为蝉是低等动物,还没有建立这一悔恨的机制。没有这种痛苦机制的动物的生存利益,它的保障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焦虑、愤怒、仇恨、嫉妒、害怕和恐惧等,也是痛苦驱动机制的驱动力,用以强制规范动物的某类行为。因此,痛苦驱动机制是道德天性的生理基础之一。

但是,痛苦驱动机制是一种强制机制。正如行政强制措施具有副作用,在应用时应审慎一样,痛苦驱动机制会扰乱身体的激素平衡,因此不能无限制地使用。于是高等动物进化出了一种成本更低的机制:快乐驱动机制。它是由动物大脑中一个叫做“奖赏中心”的区域控制的。

科学家发现,大脑中有一个奖赏中心,凡是动物做了一件符合它的生存利益的事(比如动物的运动练习,人类的求知,成功的协作等),身体就会发出相应的信号刺激奖赏中心,使人或动物感到快乐。

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海豚脑部的奖赏中心放一个电极,与安装在身体外面的按钮连接,按一下按钮电极,即释放一个电脉冲来刺激奖赏中心,它就会感到快乐。在科学家们教会海豚怎样按按钮后,海豚疯狂地按按钮。若不是及时阻止,可能会衰竭而死。

由上可知,动物的很多行为习惯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发生符合它们的生存利益,从而在它们的身上出现这样的行为后就会刺激奖赏中心,使它们感到快乐。寻求快乐使得它们主动不断地重复这样的行为。所以,快乐驱动机制是【道德天性】的又一生理基础。

感觉是所有动物所共有的财富,但情绪为高等动物所独有。我们之所以有种种快乐和痛苦的情绪--------是为了维系我们内心的【道德天性】。

由上所述,人类的道德分为两大部分:

【社会契约的道德】和【道德天性】。

道德天性与生俱来,与任何后天教育无关。根据系统稳定性原理,道德天性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都不同,即人人天性不同,但其分布有确定的规律,呈正态分布。人类的道德天性向善倾斜,但心性邪恶的人永远存在。

在痛苦驱动机制和快乐驱动机制的控制下,人们如果以符合其天性的方式生活,就会感觉到生活愉快和幸福,而以违反他们的天性的方式生活,就会感觉到生活无奈与怚丧,痛苦和压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28
有以下四个基本原因:
1 社会关系的形成。
2 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3 生产实践产生了需要。
4 社会出现分工。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是社会物质社会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第2个回答  2011-09-05
法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