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传说简短故事

如题所述

传说在很久以前,阳间与阴间的界限并不像现在这样严格,死者的魂魄可以到阳间游玩,而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前往阴间探视,就像走亲访友一样方便。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宽松。三月初三的夜晚,阴间的街市灯火辉煌,张灯结彩,繁华程度远超人类的春节,因此在这一天晚上,人类的魂魄难以抗拒阴间的诱惑,纷纷前往鬼市游玩。他们有的在街头巷尾观灯赏戏;有的在酒楼茶肆中畅饮听曲;有的则趁机去拜访从未见过的列祖列宗。
当雄鸡报晓,鬼市关闭时,大多数游魂满足地返回自己的身体。然而,有些游魂乐而忘返,便留在了阴间。次日,阳间到处是哭泣的声音。我们为那些未能归来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以招魂。亲人的撕心裂肺的呼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够召回一些不够贪玩的游魂,而那些玩性大的则在身体腐烂七天之后,便永远离开人间了。因此,农历三月初三成为了人间充满恐怖和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尽管人们对此感到恐惧,但每年的“鬼节”仍然如期而至。“鬼节”前夕,人们纷纷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的保佑。人类的香火之浓烈,直冲云霄,直达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
观音菩萨掐指一算,明白了人间烧香的原因。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位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得知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赠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证安然无恙。”老奶奶醒来后,果然手里拿着一把青翠的“小草”,仔细一看,发现它与地里的青蒿无异。她将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情告诉了乡亲们,大家都非常高兴,急忙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奇怪的是,所有三月三吃了青蒿粑粑的人都平安度过了“鬼节”。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们和妇女们便成群结队地去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制作粑粑。直到现在,舒城、霍山等地民间仍有三月三吃青蒿粑粑的习俗。
关于三月三的另一个传说,“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讲述了附近财主莫怀仁想要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命人将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流而下漂到柳州,幸运地被救起,生活在鱼峰山下。村民们闻讯后,纷纷前来学习歌曲。后来,她与一名青年猎人结为夫妻,便一直在此传授歌曲。莫怀仁得知后,勾结官府,将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的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村民们将他们打捞上来时,突然吹起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起。
自那以后,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了,便将她尊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三月三是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包括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尤其是壮族,古代壮族青年男女会聚集在街头欢歌,江边聚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诞辰日。汉族则将三月三视为上巳节,有拜祖先和轩辕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全球的华人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载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的“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有关。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的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