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仁慈的君王有哪些

如题所述

康熙,刘备,周世宗,宋仁宗等等
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达42年,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仁宗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私交子”而言)。当仁宗死亡的消息传出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当讣告送达辽国时,大辽的皇帝也十分难过,将仁宗送给他的御衣“葬为衣冠冢”,岁岁祭奠。时人路过永昭陵,在陵寝的墙壁上题诗写道: 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更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颇能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史载,有一天,他处理事务直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此事,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面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厨下以后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就要数百只。若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更不堪算计。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实在不忍。因此我甘愿忍一时之饥。”
  仁宗的善于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青天。包青天实在是政治清明的产物而非其他,想想吧,如果皇帝不清明,哪会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的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要拿掉三司使(国家计委主任兼财政部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尧佐是仁宗的宠妃张氏的伯父。包拯把奏章递上去了,仁宗也有点为难。最后他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就是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没想到包拯还是不愿意,且谏诤更加激烈。
  仁宗有些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包拯的回答更加不客气:“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
  不管是遭到反唇相讥,还是被喷上一脸唾沫星子,仁宗都很清醒、很民主。他不认为这样会龙威尽失,能接受的,他就接受;一时不能接受的,他就不理不睬。但他对提意见者绝不打击报复,有时甚至会安抚有加。
  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了一句现在看来还很具政治远见的话:“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载,仁宗情急之下把节度使说成了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一个惧怕大臣的皇帝,一般来说是会赢得他的人民的热爱的,这个王朝的天也会比较清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13
仁君的标准:个人修养比较好,以“仁”“孝”治天下,恢宏大度,明辨是非,不残暴,不滥杀,不昏庸,不奢糜。治国小有成就,虽有小错难掩大德。
我认为有以下君王可入选:
西汉: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废除酷刑)
东汉:光武帝、汉明帝(光武中兴)
隋朝:隋文帝 (开皇之治)
唐朝:唐太宗、唐玄宗(前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北宋:宋仁宗 (谥号“仁”,可以看出当时大家对他的评价。说老实话,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皇帝。王安石变法即使最后失败了,影响也很深远)
南宋:宋孝宗(乾淳之治。追封岳飞,诛秦桧,就能说明问题)
明朝:明孝宗(同样谥“孝”。弘治中兴。历史上对他褒大于贬)
清朝:清圣祖(康熙,大家清宫戏看了很多,我也不多说了)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9-10
大多是假仁慈,真仁慈的很少。汉文帝算一个,因为他废除了“肉刑”。其实从帝王的谥号中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是对皇帝一生的评价,比较准确。
第3个回答  2011-09-10
唐太宗,汉高祖,汉景帝,汉文帝,刘备等
第4个回答  2011-09-10
汉景帝,汉文帝,刘备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