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好第一种形态,为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基础

如题所述

首先,第一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道防线。党员干部“破法”必先“破纪”,“破纪”必有苗头。这个苗头也许是一顿饭、一包烟、一次批条,也许是不起眼的爱好,或者细微情节的显露。如果在出现苗头的时候,党组织能够尽早提醒,“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很多违纪违法问题就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少严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在忏悔书中说,如果当初有人敲打一下、警示一声,自己也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的教育提醒犹如防范腐败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在党员干部“着凉打喷嚏”的时候,提醒他及时添加衣物或打预防针,这既是组织的关爱,也是对干部的保护。

其次,第一种形态对应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越早处理越主动。苗头、萌芽,因其细微,容易忽视,但往往处理起来最主动、成本最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落实第一种形态,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及时消除问题隐患,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带来的损害和影响。而且,第一种形态落实得好,可以防止“小过”、“小错”继续向后三种形态对应的问题滑落,能够有效遏制腐败增量。就全面从严治党而言,第一种形态涉及的问题发于初始,基数大、类型多,处理越早越有效管用,因而也是最经济、最基础、最根本的手段。

再次,第一种形态做的是日常基础性工作。干部的教育管理,打基础、利长远,体现在事事时时处处,如果“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落不到实处。落实第一种形态,一方面意味着把红脸出汗体现在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谈心提醒,严肃的组织生活、有“辣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出现苗头及时提醒,发现问题立即纠改,而不是放任自流、养痈遗患,等到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再去管。可见,第一种形态事在平常、托起未来,是一项关系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作为一项常态性工作,落实第一种形态是对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只有真正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时刻摆上重要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在严、细、深、实上下功夫,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管党治党才能全面从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