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遗书全文极其翻译

求刘备的遗书和翻译...

  刘备将崩,于白帝城永安宫作书与刘禅云:“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射君到,说丞相收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达,道三,可自求闻达。”

  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奔波一生,亦难有时间细细教导子弟,于此临终之际,当有千言万语向刘禅叮嘱,然提笔作书,不过一百四十余字。这一百四十余字可谓纸短情长,书不尽意,但也说出了刘备心中最想说的话。可作为研究刘备一生最重要的资料。

  从为人处世而言,刘备提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虽然这一道理并非刘备所发明,而刘备以此传授与刘禅,则可见刘备于此二句颇有心得,以此作为刘禅的座右铭,是再恰当不过了。若刘禅平庸之辈,不去尽心为小善,而往往作小恶,则汉室必难复兴,蜀地亦难久守。刘禅不能将父亲的话牢记心中,所以诸葛亮一死,蜀国也就随之倾覆了。

  世人都晓得刘备能服众心,而对刘备如何收服众心则不甚了然。此篇遗文有所披露。刘备指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所谓贤,即指自己明白有见识;所谓德,即指恩德有加于人。如果只有德行,而不贤明,则虽有追随者,而必不能用。如果只会自己打算盘,而无恩德加于人,则如何能服众人之心?这便是刘备一生行事的秘诀。

  “惟贤惟德”是大的原则,具体实行并非易事。所以刘备给儿子开了几本必读书目:“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这几部书是刘备开给儿子的,也一定是刘备平生最喜欢的,最有收益的。史书谓玄德“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大概是他少年时不受拘束的情形。成人立事之后,必定孜孜向学,深领大意。从他所开的书目,可以看出他立身以儒学,治国行军参以法家和兵家之术。其思想与孔明是一致的。孔明教导刘禅正是以《申》、《韩》、《管子》和《六韬》作为教材。可惜,刘禅天资愚鲁,领会不出其中深意,终为亡国之主。追问

不是古文的吗???刘备遗书全文...和翻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8
你好,请见:

我儿公嗣,

悲哉世也!吾行将休矣!穷朕之平生,洋洋洒洒,屈指不过数十载,然汉室未兴,祖宗未耀,朕实不忍此时西去也。高祖、世祖之基业,五铢、炎刘之江山,尽托于汝手,望公嗣思之慎之,莫蹈桓、灵之辙哉!

光和末岁,黄巾犯上。父出乡野,幸结关、张。集伍抗暴,除害安良。铁门之劫,扬义军之威望; 张角之卒,播孤名于四海。然朝廷奸小为虐,孤未能幸赌大行皇帝之圣容。时尔父常笃行慎思,景行为贤,未尝有隙。

半生之际,能至许昌。伴猎大行,游驾上林。曹公辱天子之威,金箭射白鹿。汝叔父云长欲杀之,孤止之焉。非不怒于此贼之举,朕实不能负反贼之名也!青梅煮酒,孤遍举天下之英豪,曹公一一否之,言天下之英雄唯孤与操耳。为掩是非,不惜失箸以作惧色,徒惹天下之蜚,父非不愿为英雄也,实此时难与贼相敌也。故后来取徐州,距吕布,烧博望,淹白河,无一不深记人之慎行之要害也。亦尝铭“敦行致远”四字于座右,时时戒之。

自朕登极大宝,二年有余矣。关羽为孙吴所害,张飞遭部曲之谋,皆身首异处,幽冥难散。孤距丞相、子龙之谏,意气用事,举百万之雄师,兴兵伐吴。犹记本初疏散,兵纪不严,大将酗酒,士卒放纵,孤亦尝笑之为冢中枯骨,小不能忍,大谋以乱,以有乌巢之火,官渡之败。孤今与本初同出一辙,彝陵熊熊,大军灰飞成土。幸得关兴、张苞二贤侄舍命相救,否则已成吴人刀下之鬼矣。此番惨败,乃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不能善纳良言所致也!

公嗣我儿!谨记父言:人生在世,笃行为先。仁义辅之,天下定矣!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行素自由,心思散漫,距言千里,不思进取,此为国为身者之大患矣!父败于此,莫蹈覆辙,公嗣我儿,切记切记!

章武二年于白帝
乃父刘备立追问

翻译翻译....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