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今天的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你应该怎样读书

如题所述

小时候读书老师一直和我们强调“读书不求甚解”,一直都将“不求甚解”奉为座右铭。最近静下心读书幡然大悟,一直以来我都在用“读书不求甚解”这一错误的读书方法。
“读书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但现代我们往往只是摘取其中一句 “读书,不求甚解”殊不知五柳先生原意并非如此。却看整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第一要义是“好”也就是说必须博览群书。只有做到爱好读书,才有资格套用先生此句。

其次,“不求甚解”四字在先生的语意中并非可以独立使用的,先生原意是“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达到会意则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么这种读书的境界也不是我们小辈平时读书所追求的。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每每能抽出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实属不易了,更不用说读大部头的经典。现代大多数人喜欢读“快餐文化式”的《读者》《哲思》之类。因为这种文章实在是可以追求“不求甚解的”。文字冲击带来的快感一闪而过,什么也没留下。但是经典诵读得花很多时间去咬文嚼字,去慢慢赏析字里行间给你带来的韵味,如果追求“不求甚解”那么估计只了解到文章大致意思,完全没有吸取到文章的精华。先生在“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中提到“会意”,我认为这是“不求甚解”的基础。“会意”在我看来是读书最难的地方。只有达到一定的语言功底,你才能“会意”。同时这也再次应证先生一开始提到的“好读书”。总言而之,真正的读书人一则要“博览群书”,二则要“求甚解”。
当然我的“好读书求甚解”也并非是将文章中所有的字均“咬文嚼字”。这样读书就无趣味可言。我认为“好读书求甚解”是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咬文嚼字”。其余均可“不求甚解”。这样你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博览群书。胡适在《文学改良诌议》提到狭义用典时引用过一例子。我认为用来证明读书要“求甚解”也适用。

“古事之实有所指,不可移用者,今往往乱用作普通事实。如古人灞桥折柳,以送行者,本是一种特别土风。阳关、渭城亦皆实有所指。今之懒人不能状别离之情,于是虽身在滇越,亦言灞桥;虽不解阳关、渭城为何物,亦皆言“阳关三叠”,“渭城离歌”。又如张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之(艹专)羹鲈脍,今则虽非吴人,不知(艹专)鲈为何味者,亦皆自称有“(艹专)鲈之思”。此则不仅懒不可救,直是自欺欺人耳!”如果读书不求甚解那么就会和胡适《文学改良诌议》中的“今之懒人”一样,不懂装懂闹出笑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9
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是重在理解文章的精要主旨,无需咬文嚼字的理解 ;现在理解为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入的了解。
我觉得读书应该根据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专业方面的书需精读,文学名著可选择性的精读。时下的流行书籍更多的可泛读。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06
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说书方法,这里所说的“不求甚解”是指不死扣词句,而是领会感悟文章真谛,而这也正是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的体现。
第3个回答  2012-03-10
陶渊明 是一种读书的方法,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深究,表现了他的不慕荣利,因为那时的人们读书都是为了发财做官,他只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为了求知

现在 指读书对内容不深刻理解或不深入认识,是一种不好的读书习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