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设立内阁,本质上是为了加强什么?

如题所述

明朝设立内阁,本质上是为了加强什么?

明朝初期,用官制沿袭元朝制度,设置了左右丞相总领的日常政务。 但是,朱元璋说,臣下的人,如果权力过大,有可能扰乱政治,威胁皇权统治,权力这种东西还是要牢牢集中在自己手里放心。 于是,洪武13年,朱元璋以胡惟庸谋反事件为契机,废除了中书省,废除了丞相一职。 而且,发布敕令后,不允许设立首相的职位。 至此,中国历史上推行了几千年的丞相制度完全消失了。 皇帝直接管理6个国家的大小事务,从6部衡平直接向朱元璋报告,中央集权到了这个时候达到了高峰。

皇帝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根本处理不了大量的工作。 为了防止落入皇权之外,减轻处理政事的压力,朱元璋设立了四辅官制度,从老百姓儒教中选派人员轮流担任辅政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但是由于效果不好,洪武于15年废除了四辅官制度。 

同年朱元璋还实行殿阁大学士制,从翰林院等单位选派文臣儒士担任各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批准纪念章。 但是,这些人一般官品很低,不能参与国家政务的决策。 另外,六部尚书向皇帝报告也不需要通过这些学士学位。 有决定的事必须由皇帝自己处理。 大学士只起到顾问的作用,但没有秘书那样传达的办事能力,不利于政令的推进,之后也被取消,皇帝依然缺乏中书省那样有效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但朱元璋不愿权力下放,制约皇权。


直到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调整殿阁学士制度,皇帝本人选择亲信进入文渊阁参与政务,文渊阁在皇宫内廷,因此被称为“内阁”,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此时的内阁作用也不明显。 内阁成员主要由翰林院选出,官职普遍偏低。 与朱元璋时期的殿阁大学士制相似,像皇帝身边的小智囊团,不是权力机关,协助日常政务处理也没有决定权,尊重朱元璋进行训练,严禁阁臣过度干预政务影响皇帝施政。 因此,朱棣文在位期间,处分了许多宝贵的阁僚。 仿佛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因坦率抗议而入狱的第一位内阁大臣解码,有因同样理由而入狱的黄淮等人。

到了仁宗时期,内阁经过长期的发展,突破了朱元璋时期对阁臣的限制,内阁的作用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官员的身份到对政务的决定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发展成了可以制定、决定、实施国家大政方针的中枢机构。首先在人员配置上,以前的内阁成员官职大多为五品六品的低官职人员,随着内阁政务参与度的增加和深化,阁僚官位也越来越高,出现了阁僚加太师太保,或加尚书、侍郎,但在兼任学士、大学士称号的情况下,均居首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2
明朝设立内阁主要就是加强中央的集权对朝廷百官进行管制,从而树立皇权的威严,更好的巩固明朝江山的根基。
第2个回答  2021-03-22
本质还是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利,在一开始内阁就像是皇帝的秘书,直到后期才慢慢有了实权,但一直都在皇帝的控制之下!
第3个回答  2021-03-22
本质是为了加强统治者的管理。因为在封建王朝时代,统治者实行的一系列措施,本质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根基,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4个回答  2021-03-22
实质是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从而让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