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指的是哪座城作者为什么要称之为孤城?

一片孤城万界山中的孤城,指的是哪座城作者?为什么要称之为孤城?

《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 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本首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 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2
凉州词,又名《出塞》。作者是唐代王之涣。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勾勒出国防重镇的地势,突出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
第2个回答  2020-11-22
泛指甘肃玉门
第3个回答  2020-11-22
“黄河远上”与“黄沙直上”之争
黄河派与黄沙派的争执焦点在于地点。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继续开疆拓土,张骞“凿空西域”。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设置河西四郡,玉门关及阳关。玉门关与阳关,连通中原与西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孔道关口。因为西域输入中原玉石取道于此,故名玉门关,阳关在玉门关之南,故名阳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阳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阳关遗址

重大问题来了。黄沙派认为,玉门关在甘肃西部的疏勒河谷,戈壁沙漠,距黄河千里之遥,何来“黄河远上白云间”?并且认为,草书“沙”与“河”近似,经过多年以讹传讹,“黄沙”终成“黄河”。并有部分古籍作为佐证。

古人擅长书法,文人墨客皆敏感笔势笔锋,以书写传讹理由十分牵强。绝对古籍均记载“黄河”,极少记载的“黄沙”也不足为反驳的绝对凭证。另外,“黄沙直上”的话,黄沙漫天,又哪来的“白云”呢?也有悖于诗情画意的唐诗美学传统,为黄河派所诟病。

著名诗人王之涣(来源|网络图片)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之一,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其中,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三人交善,并留有“旗亭画壁”典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