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哪些词汇可以作为写玄幻小说的资料

如题所述

  佛教基本的词汇如下:
  《普贤行愿品》里面的词汇也很多,可以找来看看

  12、三法印: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

  1) 诸行无常 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

  2) 诸法无我 是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没有我的实体;

  3)涅槃寂静 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13、 四圣谛:苦、集、灭、道

  1) 苦谛:

  a、生苦:初出母胎,冷风割体,烦恼业力,众苦交集;

  b、老苦:颜衰色变,体力减退,举止言行,皆不如意;

  c、病苦:四大不调,精神欠和,身心受病,苦痛无安;

  d、死苦:五蕴分散,神识相离,茫然自失,业境现前;

  e、爱别离苦:亲族朋友,名位权利,一切爱乐,离失之时;

  f、求不得苦:一切荣乐,可爱诸事,心生欲望,求之不得;

  g、怨憎会苦:怨家仇人,及诸事物,相遇会见,心生不安;

  h、五阴炽盛苦:身(色)心(受想行识)无常,变易炽盛。

  2)集谛(无明):

  a、 贪:名利财色,一切贪欲;

  b、 嗔;嗔恚忿恨,嫉忌不平;

  c、 疾:事理不明,迷暗愚昧。

  3) 灭谛:

  无明烦恼,集谛业断,我法执除,贪嗔痴尽,生死解脱,众苦云消,得寂灭境,安住涅

  槃。

  4) 道谛:即八正道

  其中,四谛里又分迷界与悟界两因果。“苦”是迷界果,“集”是迷界因,“灭”是悟界果,“道”是悟界因;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

  14、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

  1) 无明:贪、嗔、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

  2) 行:造作诸业;

  3) 识:业识投胎;

  4) 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5) 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

  6) 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7) 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

  8) 爱:对境生爱欲;

  9) 取:追求造作;

  10) 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

  11) 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12) 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

  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15、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16、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17、三学:戒、定、慧

  18、二谛:真谛、俗谛

  19、三福:1)、人天福 / 孝敬 慈悲 身善 口善 意善

  2)、二乘福 / 三皈 自性三宝 住持三宝 严持戒律之精神和原则

  3)、大乘福 / 发菩提心 先断烦恼再度众生 / 深信念佛必定成佛 / 读诵大乘 / 劝进行者

  20、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21、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22、六和敬 :见和同解 / 戒和同修 / 身和同住 / 口和无诤 / 意和

  同悦 / 利和同均

  23、 六度 :布施 ——财富 聪明 健康 / 持戒 / 忍辱 / 精进 / 禅定 /

  般若

  25、三资粮:信、愿、行

  26、四大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

  27、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28、三藏

  何谓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试略谈其义:

  一、经藏。梵语素怛缆,或曰修多罗,华言契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大都属于经藏。

  二、律藏。梵语毗奈耶,华言调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仪,善能调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藏。

  三、论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对法,又翻无比法。对佛典或经义加以议论,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后人以殊胜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均属于论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经为经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为律藏。六足发智论为论藏。依大智度论说法,三藏属小乘教专称,但依据摄大乘论说法,大乘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为论藏。

  37、佛教八宗

  1)、禅宗:直指人心,即生见性成佛,不执著禅定而不离禅定

  2)、密宗:以心物一元之原理,大开方便,提倡肉身成佛

  3)、唯识(法相):建立一切,说八识如来藏等,接引畏空众生

  4)、天台:三止三观,建立如来禅方便程序

  5)、华严:华藏世界重重无尽,世界一切清静...

  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

  6)、三论:否定否定,破人法执

  7)、成实:三心、二谛、二空

  8)、净土:佛我互感,信心而往生

  (注:以上所答,为祖龙树菩萨之八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3
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喜怒哀乐,所有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像梦幻、泡影、露电一般,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都是稍纵即逝,应保持平常心。
2、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
所有的造作都是不永恒的,有生必然有尽头,没有生则也无所谓死,这种灭才是最快乐。
3、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
宇宙之间,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全是许多因素条件、彼此间关系的生起与存在。任何事物,全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持而生起存在的。其中若欠缺某一些因素条件,这一法就不会生起;生起之后,若是某一些因素条件发生变化,这一法的本身也随著发生变化。凡是缘起的事物,那么它在体性上便处于“空”的状态。
4、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诸法因缘生: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因缘而生
我说是因缘:佛说这因缘
因缘尽故灭:由因缘分离而消灭
我作如是说;这是我释迦牟尼佛所说
5、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有因、有缘,和合在一起成为世间,有因、有缘,世间成就;有因、有缘,灭除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坏灭。(生者,因缘也;灭者,依然因缘也。能成就者,因缘也;所成就者,依然因缘也。)
6、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佛说八大人觉经
知道世界非永恒、山河大地都在时时变化不可靠,地水火风皆苦而无自性,色受想行识里也找不到“我”,生生灭灭变化不停、都是虚妄不实没有自性的。意识是恶业的源头、行为是恶业本体,这样来观察,渐渐脱离生死。
7、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要放下懈怠,远离各种喧闹,寂静生活少欲知足,这个人能解脱。
8、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自性本来不生也不灭,不被污染也不是可以洗净的,即不增长也不减少。
9、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欲望过多,就是苦恼。生死流浪的疲劳困顿,皆是从贪欲产生。减少欲望,无求无为,身心才能自在。
色相本无凭,只是执之一心

风吹柳飘,千丝万缕,断桥边静候轮回,一生相守。可否。
弱水三千,只饮一瓢,三生石缘起缘灭,相濡以沫。承诺。
奈何桥下,独竖莲花,犹带彤霞晓露痕,桥上,是郎否?
几世繁华,为君独舞,唯念郎终日凝朦,天涯,共相随。
第2个回答  2011-12-13
万法唯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