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50分!!!

我擦,要写2000字呢,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啊,各位大侠行行好告诉俺肿么写啊,谢了
补充下:如何通过中学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2000字左右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之所在。让青少年从小就感受、涵养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责任。我们可以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感受情感、感知事物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较弱的特点采取讲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的方式,使学生感知我们祖先那种开天辟地,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通过讲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等历史典故来让学生感受祖辈们追求真理,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针对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通过简短易懂的名句格言,如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名言来让他们感知祖辈们高尚的人格、济世的情怀和自尊、自强、自立的顽强拼搏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旗帜,也是民族精神培养的核心。我们所有民族意识的培养都是围绕着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展开,如果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其他的精神都无从谈起。所谓爱国主义,通俗的讲就是当本民族主权遇到外来民族的威胁,或本民族的荣誉、利益受损的时候,内心自然而然涌起的捍卫民族主权和荣誉的强烈感情。了解祖国辉煌和曲折的历史是爱国主义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我伟大祖国历史的了解就谈不上爱国主义。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正反方面的历史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正方面即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的文明,先哲们的聪明睿智,仁人志士们的舍生取义,从而产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反方面即让学生了解外来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蹂躏,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民族灾难,以及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的奋起反抗,从而使学生激起对外来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人民的爱。当然这种恨不是简单的民族报复,是要为捍卫祖国而利益而战斗的精神。从明清时期,特别是近代时期,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历经磨难。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掀起的反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的斗争有:虎门硝烟、三元里抗英、镇南关大捷、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等。也涌现出无数名诸如关天培、葛云飞、邓世昌、张自忠、戴安南等民族英雄。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同样是激发学生爱国热忱的最好榜样。
历史上形成的带有特定时期的精神也是民族精神鲜活的体现。如:近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董存瑞精神等等。现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4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09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6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资料:网友回答

第2个回答  2011-12-14
是看看晚清那段屈辱的历史就行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